-
三毛钱歌剧 编辑
《三毛钱歌剧》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28年创作的作品,它为布莱希特和作曲家库尔特·魏尔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也是1901年至2000年上演率最高的音乐戏剧,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三毛钱歌剧》是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recht)作词、库尔特·韦尔(Weill)作曲、,它取材自1721年英国人约翰·盖伊的剧作《乞丐歌剧》(The Beggar's Opera),讲述了20年代伦敦一个强盗头子和乞丐王女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曲折故事,被誉为童话般的轻歌剧。1931年、1963年该剧曾两度被搬上大银幕。
中文名:三毛钱歌剧
演出时间:1931年
类型:歌舞剧
导演:陈颙
服装设计:杰克·雷诺(Jacques Reynaud)
创作年代:1928年
现场伴奏:三毛钱乐团
演出团队:柏林剧团(Berliner Ensemble)
《三毛钱歌剧》演出剧照
《三毛钱歌剧》剧照
出演舞台现场
《三毛钱歌剧》非常新颖,充分体现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理论。伸出式舞台上方的计算机屏幕在每场开始时将对剧情作过去式的叙述,舞台上简单至极的布景比起写实主义的堆满道具的舞台显得精炼,干净。演出中大量歌舞的穿插令演员不断变换身份,时而是剧中角色,时而是客观评论者,而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台词和歌词又不时地提醒观众不要沈迷剧情,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这些看似矛盾的表现方法使得《三毛钱歌剧》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风格。舞美设计师薛殿杰说,《三毛钱歌剧》是歌剧,也是话剧,又都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歌剧和话剧,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话剧和歌剧交错又同步在舞台上演出。文学顾问沃.施莱克尔(德)说,《三毛钱歌剧》是一直以来演次数最多的音乐戏剧。
这部充满讽刺与批判的戏剧,无调性的歌唱和爵士舞贯穿始终,使人在极富 思想性的紧张故事之外,同时感受到激情洋溢的艺术感染力,在生动活泼的形式 之下,享受蕴藏其中的思想锋芒。《三毛钱歌剧》意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 和丑恶,导演深深把握住这一命题的开掘和形象的揭示,在全剧的音乐风貌、演 唱品格以及舞蹈、造型、舞台多种媒介因素的综合运用上,创造出一种好听、好 看又深具启示意义的现代戏剧生存空间。一批年轻演员的添加,使舞台上活力充 沛。强盗、妓女、乞丐、警察是这部戏的主角,他们的生存折射出社会的丑恶和 人生的荒诞,但全剧没有丝毫悲伤的调子,而是充满讽刺和调侃。张秋歌扮演的 强盗头子极具贵族气质,刘丹扮演的妓女情绪奔放,他们传达了布莱希特戏剧鲜 活的生命力。正如青艺院长林克欢所说:这是一个怀疑与诘问的时代,一个敬畏与亵渎、 意义再释与价值重估的时代,布莱希特对于我们的意义,正是在否定否定者的双重间离中,立一言破一言,立一义破一义,永远保持艺术再生与自我反思的批判能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