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克家 编辑
胡克家(1756-1817年 ),清代学者。字果泉,乾隆年间进士,曾官开归道台、安徽和江苏巡抚。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因疏浚吴淞口积劳成疾,殁于任上。他是封建时代少见的关心民瘼的封疆大吏,难能可贵的他还是治学谨严、致力文献校刊的知名学者。他倡导和主持刊刻的《昭明文选》和《资治通鉴》,在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处时代:清代
出生日期:1756年
逝世日期:1817年
本名:胡克家
胡克家作品
《文选考异》对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文选》异文,及李善与五臣注的相淆乱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使后人得以窥李善注的原貌。《文选考异》还注意了考因、内证、训释的方法去进行校勘,在方法上师法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宋朱熹的《昌黎先生集考异》。胡克家是对唐宋以下,清初以前《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异文,进行校勘。这无异于对《文选》这部文献正文与注文的一次全面校理,其纠正讹误、考信存真,功不可没。
胡克家与胡刻文选、通鉴
《资治通鉴》的重新刻印,胡克家也在他任布政使时开始筹划。这部司马光主撰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史学界、教育界、政界广泛受到重视,被认为是“史家绝作”。由于和文选同样的原因,其刻本久传之后,差误日多,莘莘学子、各界人士诵读为难。心系“文运昭回”的胡克家,不能容忍这种有碍文。
运的情况继续下去,便计划对之进行重刻。嘉庆十七年春,他觅得元初兴文署刊本通鉴,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官刻本。胡克家以此为依据,在一些官员和亲友的资助下,设局重刻。为保证质量,他继续请求顾千里、彭甘亭担任校刻,并请他的族弟胡枢参与其事。他自己公务纷繁,也经常挤出时间,夜以继日地逐篇进行核对,不放过任何一个差误。嘉庆二十一年,胡刻本资治通鉴问世,很快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誉。清光绪七年出版的《江西通志》有这样的评价:“克家学问淹贯,为汲引后进,尝校刊宋尤延之文选。
及资治通鉴,世称善本。”现鄱阳县图书馆有胡刻资治通鉴两套,一套刻于清光绪十七年,共113册,每册长26.7厘米,宽18.5厘米,其中刊有胡克家为重刊资治通鉴所作的后序。刻本纸质白净,装订精美。另一套为商务印书馆印制,因第一本缺失,印制年份不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