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试集 编辑
《尝试集》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文名:尝试集
作者:胡适
出版时间:1920年
类别:白话诗集
发表刊物:新青年
出版编数:三编
《尝试集》的创作开始于1916年7月,第一编写于留美期间,后两编写于归国后。 出版于1920年,两年之内销售达一万部。1922年出增订四版,此版流传最广。《尝试集》初版与增订四版正文都分为三编,另有附录《去国集》所收诗篇,是胡适在1916年前所作的文言诗词。《自序》中说:“既已自誓将致力于其所谓‘活文学’者,乃删定其六年以来所为文言之诗词,写而存之,遂成此集。名之曰去国集”。因而,附录《去国集》既算是胡适对自己的过去的一个告别,也体现了胡适思想演进的一个背景。
《尝试集》集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共出十四版,直到抗战事起无再版。从第二版到第四版,曾有增删。此拍品即为其中第二编第二版稿本,包括目录及自序一则,共录《一念》、《鸽子》、《人力车夫》、《十二月五夜月》、《老鸦》、《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孔叶》、《新婚杂诗五首》、《戏孟和》、《四月二十五夜》、《看花》、《你莫忘记》、《如梦令》、《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关不住了》十四首白话诗及《老洛伯AuldRobinGray》、《希望》两首英文译诗并附原文铅印三张。胡适首倡白话文学,并努力进行试验,这本诗集是其1916年以来白话诗尝试成果之汇集。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颗遭劫的星
热极了!
更没有一点风!
那又轻又细的马缨花须
动也不动一动!
好容易一颗大星出来;
我们知道夜凉将到了:——
仍旧是热,仍旧没有风,
只是我们心里不烦躁了。
忽然一大块黑云
把那颗清凉光明的星围住;
那块云越积越大,
那颗星再也冲不出去!
乌云越积越大,
遮尽了一天的明霞;
一阵风来,
拳头大的雨点淋漓打下!
大雨过后,
满天的星都放光了。
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
大家齐说“世界更清凉了!”
1920年9月15日,自由体的白话诗的作者已开始出现并增多。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也在想这个问题:“究竟这本小册子有没有再版的需要?”到了1922年3月,白话自由体新诗取得了更大的成绩:郭沫若的著名诗集《女神》已经出版,冰心诗也已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连载,一大批的青年诗人出现,他们的诗已经完全摆脱了旧体诗词的束缚,成为真正的自由体白话诗。这里还要引用胡适自己的定位,他自己以为这两本小册子有两点价值:一是“含有点历史的兴趣”;二是“七几十首诗代表二三十种音节上的试验,也许可以供新诗人的参考”。
他所说的“历史的兴趣”是指诗集中“从第一编《尝试篇》《赠朱经农》《中秋》等诗变到第二编的《威权》《应该》《关不住了》《乐观》《上山》等诗;从那些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这一个过渡时期在我的诗里最容易看得出。第—编的诗除了《蝴蝶》和《他》两首之外,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第二编的诗,虽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齐句法,虽然改成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几首,入《一念》《鸽子》《新婚杂诗》《爬月二十五夜》,都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声调。在这个时期里,《伊鸦》《铡老洛怕》要算是渺哟了一故这个时期,——六年秋天到七年底一一还只是一个自由变化的词调时期。自此以后,我的诗方才做到‘新诗’的地位。《关不住了》一首是我的‘新诗’成立的纪元。《应该》一首,用一个人的‘独语’写三个人的境地,是一种创体——自此以后,《威权》《乐观》《上山》《周岁》《一颗遭劫的星》,都极自由,极自然,可算得我自己的‘新诗’进化的最高一步”。这里,胡适为我们勾勒了他的诗集所具有的由白话旧体诗向白话新体诗过渡的特征及意义。
音节上的实验也是《尝试集》一个重要的突破。第—编里的诗全是旧诗的音节,第二编开始的几首,例如《鸽子》《新婚杂诗》《送叔永回四川》的一部分,用的是词的调。后来开始尝试如何增强自由体的白话诗的音节的婉转。胡适采用了双声叠韵的方法,如‘哦能呢呢呐呐讨人家的欢喜”这—旬里有九个双声。又如‘请他们三三两两,/回环往来,夷犹如意”中的“三”“环”叠韵;“两”“往”叠韵,“回”“环”双声;“夷”“犹”“意”为双声。可见胡适在注意诗的音乐美的问题上也是颇费心思的了。他意识到了“诗的音节必须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
如陈子展所说:《尝试集》的“真价值”主要在于“与人放胆创作的勇气”,以及从中体现的“‘前空千古,下开百世’的先驱者的精神”。
至清末民初二、三十年的旧诗坛分为四派:第一派以王闿运为代表。其诗虽有“今人诗莫工于余”之自负,而一部《湘绮楼集》只有无数《拟鲍明远》、《拟曹子建》……的假古董,丝毫不能表现作家个性和时代意识。第二派以陈三立、陈衍、郑孝胥为代表,诗宗北宋黄庭坚、陈师道,而舍其做诗如说话的长处,学其矫揉造作的短处,“江西魔派”早有定评,不必细论。第三派以易顺鼎、樊增祥为代表。易晚年好为捧角之诗,淫靡滥恶,达于极点。樊则好次韵叠韵,徒以典故对仗为工,亦不足称道。第四派以苏曼殊、柳亚子为代表。二人皆为南社巨子。苏诗尤风流哀艳,沁人心脾,但仅能为绝句,家数太小,尚不及王次回,更不能上跻温李。且其末流成为一种靡靡之音,除填塞小报,供人茶余酒后之消遣外,别无用处。我们要想表现民族雄大的心声,或自由抒露现代的感情思想,非另取途径不可。新诗创造的意识,早酝酿于有识者之胸中,只等机会到来,便爆发了。
胡适在创作上影响较大的是白话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他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有突出地位。
《尝试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如赞扬反抗沙皇专制统治,为自由而斗争的俄国囚徒《沁园春·新俄国万岁》 ;歌颂那用炸弹作武器,“一弹使奸雄破胆”的《威权》一诗,歌颂铁索锁着的奴隶,大叫“我们要造反了!”等等。
就艺术审美方面看,《尝试集》所追求的主要是“诗体的解放”。胡适说:“我们做白话诗的宗旨,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的自由枷锁镣铐,统统推翻:这便是诗体的解放。”
胡适的理论对于打破旧诗形式的束缚,创造成自由体白话新诗作出了积极贡献。《尝试集》本身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它体现了诗体解放的艰难进程,这正是《尝试集》在中国新诗史上价值所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胡适文存
上一篇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