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建刚 编辑
林建刚,山东人,1980年代生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著有《我的朋友胡适之》(2019年)等。2016年12月17日,博士论文《胡适生前形象考辩——以胡适被接受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为考察中心》获得“胡适奖学金”二等奖。
中文名:林建刚
毕业院校:鲁东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
职业:教师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2002——2006 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6——2009 厦门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导师 谢泳教授)
2013——2016 南开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导师 李新宇教授)
胡适迷、巴萨迷、致力于“新月派”作家、民国文人以及民国思想史研究。在《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腾讯大家》开设专栏。编辑出版有《程沧波文存》、《读懂胡适》等学术专著。
我的朋友胡适之
作者名称 林建刚
作品时间2019-1
《我的朋友胡适之》,林建刚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
这几年,有学者对1949年前后知识分子的选择做了重新审视。钱理群谈到钱宁夫妇在1955年的选择时写道:“只有经历过贫弱的中国备受欺凌的历史的人,才能理解一个强大而独立的祖国对于他们的生命的意义。为了实现这样的救国梦,他们是甘愿在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人民一起,付出一切代价。”
对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在“理解的同情”背后,也需要反思。尤其要反思钱先生的“为了强国,不惜牺牲个人”的“舍己为国”的价值观。此价值观违背了国家与个人的正常关系。按公民常识,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人而不是相反,人是目的,国家是手段。而且,一个要求个人为国牺牲一切的国家必然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国家自然成不了强国。
钱先生还引用了鲁迅评价柔石的名言:“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上,自己背起来。” 高一涵曾写道:“损社会以利一己者固非,损一己以利社会者亦谬”。从此意义来讲,钱理群推崇的“舍己为国”的人生观是值得商讨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