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汁 编辑
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老北京小吃豆汁儿
豆汁儿本来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爱。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同样成为宫廷饮品。
豆汁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儿。北京人爱喝豆汁儿,并把喝豆汁儿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儿,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
北京以及承德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儿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儿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儿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儿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豆汁儿是用制造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北京的风味小吃。生豆汁儿是水发绿豆加水研磨后,通过酸浆法令悬浊液的黏度适度增加,使颗粒细小的淀粉浮在上层,取之进行淀粉的分离(便于增加淀粉的出粉量);中间的液就是生豆汁儿。豆汁儿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
豆汁
2.把粉浆倒入大缸内,经过一夜沉淀。白色的淀粉就沉淀到缸底,上面是一层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层即是颜色灰绿、质地较浓的生豆汁,最上层是浮沫和浆水。撇去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可得生豆汁8千克左右,另有淀粉约500克和黑粉少量),在煮之前还需在沉淀一次,夏季沉淀六小时。冬季沉淀一夜。沉淀好后,撇去上面的浆水。
3.锅内放入少许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逐涨并将溢出锅外时,立即改用微火保温(此时不能用旺火,否则会煮成麻豆腐),随吃随盛,并佐以辣咸菜同食。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豆汁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豆汁
过去有一则笑话,说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谓“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笑话归笑话,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特别喜爱喝豆汁儿,甚至称之为“本命食”乃是事实。
俗话说,北京人是“豆汁儿嘴”、“老米嘴”、“卤虾嘴”,即所谓“北京三嘴”。
据说豆汁儿的问世乃在清初,当时某粉房做绿豆粉时,正逢炎夏,磨出的半成品豆汁当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发酵,取少许尝尝,觉和甜可口,再经煮沸,饮之更觉味美,于是便专门做起豆汁来出售。
人们购得豆汁,加入紫色老米(仓米)或剩老米饭,熬成豆汁粥,佐以不同的小菜,成为京师特有一种风味小吃。
豆汁
面茶是护国寺清真小吃的特色品种之一。过去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北京人喝豆汁儿,始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后。有种说法:“北京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不无道理。豆汁儿最初是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虽“味儿”个别,但有保健的功效。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热温阳,四季喝它,益于开胃健脾、去毒除燥。喝豆汁儿有讲究,得配上焦圈、咸菜丝儿。人们说,豆汁儿是“味在食外”的特色小吃。为了保持特色,自五十年代至21世纪护国寺小吃店坚持经营不断档。一些国外侨胞,港澳同胞来特地到护国寺小吃店一品豆汁,感受浓郁的北京地方风情。1997年8月份在原国内贸易部、中国烹饪协会等组织的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护国寺小吃的豆汁儿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豆汁
〔工艺〕
磨制:将绿豆洗净,泡胀后捞出,再洗一遍,勾兑清水,爆磨磨制成浆。
沉淀:将磨好的浆汁放入缸中,加白矾、清水少许,搅拌均匀;静止20分钟后,将清水淘出,中间的一层便是豆汁,底层是精淀粉。
成型:对豆汁进行发酵处理,然后入锅加水熬制。
熬制:熬豆汁前先用羊尾油或肉丝烹锅,倒入豆汁后,加入小米面和细粉条。吃时,佐以各种咸辣小菜、烧饼、油条等。
食物名称 | 豆汁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0 千卡 |
蛋白质 | 0.9 g |
脂肪 | 0.1 g |
碳水化合物 | 1.4 g |
不溶性膳食纤维 | 0.1 g |
钠 | 6 mg |
镁 | 6 mg |
磷 | 21 mg |
钾 | 47 mg |
钙 | 8 mg |
铁 | 0.4 mg |
铜 | 0.05 mg |
锌 | 0.11 mg |
硒 | 0.2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2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02 mg |
烟酸(烟酰胺) | 0.1 mg |
维生素E | 0.34 m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