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属 编辑
鹧鸪属(学名:Francolinus):是雉科鸟类的一属,共有5个物种。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虹膜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脚为橙黄色。
多生活在丘陵、矮小山岗、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有时候3-5只结群寻找食物。遇惊时很怏地匿藏在灌木丛深处,很难发现。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一带。
外文名:Francolin
中文学名:鹧鸪属
拉丁学名:Francolin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鹧鸪属
种:5种
命名者及年代:Stephens, 1819
鹧鸪属
鹧鸪属共有5个物种。代表物种中华鹧鸪:雄鸟的体长为282-345毫米,体重292-388克;雌鸟体长为224-305毫米,体重255-325克。它长得比石鸡更为俏丽,头顶黑褐色,四周围有棕栗色,脸部有一条宽阔的白带从眼睛的前面开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这条白带的上面和下面还镶嵌着浓黑色的边儿。身体上的羽毛除颏、喉部为白色外,黑黑的体羽上点缀着一块块卵圆色的白斑,上体的较小,下体的稍大,下背和腰部布满了细窄而呈波浪状的白色横斑;尾羽为黑色,上面也有白色的横斑,色彩对比十分鲜明。虹膜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脚为橙黄色。
鹧鸪喜暖怕冷,喜欢沙浴,喜欢阳光。公母的活动喜好略有差异,在不同季节有不同活动范围,在一天中活动范围也有差距,天亮即下到山脚喝水觅食。上午十一点左右当山上沙土被阳光晒热时即上到山腰、山顶土壤酥松处晒太阳、并进行沙浴,沙浴既是鹧鸪进行身体清洁的方式,也是它们是宣示自己地盘的方式,下午两点后下山觅食,至天黑前上到山上过夜,它们在地上草木稀疏处睡觉,并且睡觉地方比较固定,一座山上只有一只公鸪可在这种明显的地域进行沙浴,并且得到地盘所有者的公鸪认可的母鸪也可以同样方式活动。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鹧鸪属
引进:巴林、英属印度洋领地、毛里求斯、阿曼、卡塔尔、塞舌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夏威夷岛)。
可能灭绝:沙特阿拉伯。
区域灭绝:意大利、西班牙。
重新引进:葡萄牙。
游荡:黎巴嫩。
鹧鸪属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黑鹧鸪 | Francolinus francolinus | Linnaeus, 1766 | |
2 | 沼泽鹧鸪 | Francolinus gularis | Temminck, 1815 | |
3 | 花彩鹧鸪 | Francolinus pictus | Jardine & Selby, 1828 | |
4 | 中华鹧鸪 |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 Scopoli, 1786 | |
5 | 灰鹧鸪 | Francolinus pondicerianus | Gmelin, 1789 |
鹧鸪是中国南方的传统狩猎鸟,尤其是在广东,广西邕宁、崇左、桂平、博白一带,鹧鸪的产量甚多,在福建从海岸直至闽西山地也到处可以遇到。但一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加上大量狩猎以供出口,使得大部分地区的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越来越少,应该控制猎取的数量,对数量下降过快的地区加强保护工作。
易危(VU)——1种;无危(LC)——4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