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筝人 编辑
《弹筝人》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咏弹筝艺人昔盛今衰的身世,抒发人生无常、命运多蹇的悲哀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对比鲜明,余音袅袅,蕴味有致。
作品名称:弹筝人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天宝年中事玉皇⑴,曾将新曲教宁王⑵。
钿蝉金雁今零落⑶,一曲伊州泪万行⑷。
词句注释
⑴玉皇: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唐玄宗李隆基敬奉道教,故而这里借玉皇指代玄宗。
⑵宁王:李隆基之兄,初立为皇太子,后见楚王李隆基诛杀韦后、拥立睿宗,有定社稷之功,遂“累日涕泣固让位于楚王”,薨,追册为让皇帝。
⑶钿蝉:镶嵌珍宝的蝉形首饰。金雁:谓筝柱。
⑷伊州:商调大曲,西凉节度盖嘉运所进。
白话译文
这位弹筝艺人天宝年间曾凭藉技艺供奉唐玄宗,又曾创造新曲教过宁王。
筝柱上钿蝉金雁等饰物已经衰败,弹奏一曲《伊州》大曲不禁泪洒万行。
此诗本事不明。或谓因人而咏,乃写实之作,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云:“弹筝人当系唐明皇(玄宗)宫伎,诗语系追忆旧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或谓为情造文,乃依托之词,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云:“温庭筠出生于天宝乱后五十多年,与诗所写弹筝人的时代不相及,所以此诗所咏天宝遗事,乃是依托之词,不可摭实。”
整体赏析
此诗构思巧妙。“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前两句先捺下千种凄怜、万般感叹,以叙述笔法、清雅语言,介绍这位弹筝艺人往昔天宝年间曾凭藉技艺供奉玄宗,又教过宁王度新曲,寄仰慕之情、褒扬之意于轻描淡写中。玄宗、宁王弟兄皆精通音乐,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羯鼓录》)宁王亦以“审辨音之妙”而著称于世。弹筝人能在长安如云高手之中,独得玄宗、宁王的垂青,其技艺之精、名声之重、境遇之顺可想而知。诗人赞美之辞仅止于此,而读者遐想之心却驰骋于天,引发之笔可谓踏雪无痕,蕴味有致。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后两句换用描叙笔法惋伤弹筝艺人此时的遭际。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首饰筝柱的衰败黯然,象征着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惟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泪下滂滂了。这万行珠泪蕴含着的情思,也许是对人间沧桑的怨怅,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也许是对自身悲遇的伤悼,对似水年华的追恨,诗人给读者留下了细品情思的广阔余地。
此诗以一经历盛衰两个时代的弹筝人,在衰世重弹盛世的《伊州》大曲,不但弹者“泪万行”,听者亦不胜今昔盛衰之感。
名家点评
明人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时移代换,极悲处正不在弹筝者。
清人邢昉《唐风定》:可与中山“何戡”比肩。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唐天宝间,君臣暇逸,歌舞升平,由极盛而逢骤变,由离乱而复收京。残馀菊部,白头犹念先皇;老去词人,青琐重瞻禁苑。闻歌感旧,屡见于诗歌。如“白尽梨园弟子头”、“旧人唯有米嘉荣”、“一曲《淋铃》泪万行”、“村笛犹歌《阿滥堆》”,皆有“重闻天乐不胜情”之感;与玉溪之“金雁钿蝉”齐声一叹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