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 编辑
《芙蓉》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歌咏浓艳而又凄冷的晚秋池荷,并以荷喻己,寄托自己怀才而不为世用的身世遭遇。全诗以简练而精致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和诗人对美人的赞颂,使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意深邃,平仄和谐,虚实相间,意境优美。
作品名称:芙蓉
出处:《全唐诗》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字数:40
词句注释
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刺茎:带刺的茎。澹荡:荡漾。
⑶吴歌:吴声歌曲中多有咏唱荷花之作。
⑷湘庙:即湘妃庙。湘妃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均嫁给舜。后舜南巡时死于路上,二女闻讯痛哭前往,眼泪洒在竹子上形成无数斑点,后世斑竹因此而得名。二女痛哭过后投身与湘江,自溺而死。后人为纪念她们而立庙。
⑸浓艳:指荷花。
⑹美人:喻指荷花。清镜:指澄静的荷塘水。
⑺南楼:为思念故人未归之典。典出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云:“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即十五日)夕。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来)。”未归客:作者自称。
⑻练塘:地名,即练湖,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白话译文
长有小刺的花茎随着水波荡漾而摆动,呈现着一片碧绿色,花瓣多姿,红色参差交错。
夜晚的吴歌阵阵传来,秋水一片清冷,湘庙在夜空中的云彩下,空空荡荡。
芙蓉馨香浓郁,飘散四处,花映入水里,倒影婆娑,姿态更显优美,香气也像溶于水中。
在练塘东这里竟然整整地消磨了一个晚上,不觉得时光过得如此之快!
五、六句宕回芙蓉,但与前两句写芙蓉的自然形态不同,以作者的自我感觉渲染对象的冷艳。“浓艳”回照次句的红”,写艳丽的芙蓉笼罩在被香气熏染的晚露里,这不分明也是浓妆艳抹的佳人之写照吗?所以下句依势将暗喻明朗化,“美人清镜中”,用美人临镜比芙蓉照水。前句语出柳宗元《咏芙蓉诗》“薄彩寒露里”,作者易为“浓艳香露里”,却不只在酷好侧艳,而是使“浓艳”与“空冷”两种境界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感觉。
温庭筠才华艳发,尤擅文辞。经常当筵属对,语惊四座,有“温八叉”之誉。但屡试不中,更以生性疏放,受尽白眼,而今又贫病交逼,身世遭际历历心头,“浓艳香露”“美人清镜”,美蓉在空冷寂寥中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正与诗人绝才惊艳,不为时用的心境相感通。因此,在以美人喻芙蓉中又暗含着自喻,构成多重意象,旨意遥深。末两句点出观物主体。“南楼”位于江陵东南,唐张九龄曾登楼赋诗。依诗意作者羁江陵当客于此,整整一个傍晚诗人在澄净如练的荷塘边徘徊。诗在这种清寂孤冷的情境中收笔,眷眷深情,尽在不言之中。
一、二句正写芙蓉,是实笔;三、四句宕开,用虚境渲染;五、六句即物喻人,打通身世,突出感觉,又是实中有虚;末两句揭出观物主体,暗示了物我感通的关系。全诗设色浓丽而情调凄凉,形成冷艳的艺术风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