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宗熙 编辑
郭宗熙(1878-1934),汉族,字侗伯,号臣庵,别号三焦山人,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卒于1934年,终年56岁。
全名:郭宗熙
字:侗伯
号:臣庵
出生日期:1878年
逝世日期:1934年
本名:郭宗熙
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曾至日本法政大学留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郭宗熙任珲春副都统,也是清末春最后一任副都统。清末历任长沙府中学堂监督、奉天森林学堂监督、珲春副都统、吉林东南路兵备道、西北路兵备道、滨江关监督。
宣统元年(1909),清廷裁撤珲春副都统,改设吉林东南路分巡兵备道,郭宗熙改任道员,管理今延边地区的兵备、边务、关税、交涉事务,并依律兼参领衔,兼管旗务。
郭宗熙进士出身,工书善文,在担任珲春副都统期间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清末珲春工艺传习所和初等小学堂均由其创办。
辛亥后任吉林提学使、吉林教育司长、吉长道尹、吉林巡按使。1916年7月,任吉林省省长,兼代理督军。1917年12月,兼任中东铁路督办。1919年10月辞职,闲居天津。后又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
1934年去世。
筹设传习所
光绪三十四年(1908),珲春副都统郭宗熙筹设工艺传习所。该所设总理、管理文牍、庶务、木工师、染工师、缝纫师各一人,招收徒工分科学习。每天定为5小时工作制,教授学科2小时。木科制造器具,使用当地采伐的木材。织科、染科从上海采购原料。
当时,珲春工艺传习所的产品,较比其它地区商铺销售的质量优良,十分畅销,当地居民非常乐于购买。但是,由于从上海采购原料价格昂贵,加之郭宗熙调离珲春,珲春工艺传习所于民国五年(1916)停办,机器和原材料全部折价拍卖。此种工艺教育未能坚持流传沿袭,而中途废止,实为可惜!
增设小学堂
宣统元年(1909),经珲春副都统郭宗熙批准,增设初等小学堂,招收一个班学生,这是珲春官办新学之始。
初等小学堂开设自然常识、图画、体育、算数等新课程。课间休息10分钟,每天教学为6节课。考试分五种:即招生考试、临时考试、学期考试、年终考试、毕业考试。80分以上的为最优等,60分以上为中优等,40分以上为中等,20分以上为下等,20分以下为不及格。
宣统二年(1910)五月,在珲春小学堂里设立劝学所。珲春副都统郭宗熙亲自书写“立国有疆”牌匾,悬挂在劝学所大门上。同时镌刻两块竖联,挂在正殿两侧,上联是“刚日谈经,柔日谈史”;下联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示珲春教育事业进入起步阶段。
民国五年(1916),珲春官府颁布学制,把学堂改为学校,学校设校长,这就是珲春一小的前身。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