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塘高原 编辑
羌塘高原(Qiangtang Plateau):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亦为高原最大的内流区;中国第2大湖区,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区。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即“北方高平地”之意。范围约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东迄东经91°左右的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西止于国境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59.70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羌塘高原在行政上主要属西藏自治区的那曲与阿里两地区,北部还涉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的南缘昆仑山以南的部分。
中文名:羌塘高原
外文名:Qiangtang Plateau
拼音:qiāng táng gāo yuán
所在地:西藏北部、新疆南部
东经:91°左右
面积:597000 km²
南北最宽:760公里
交叉地形:羌塘盆地
西藏自治区
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藏北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地处高寒地带的藏北高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并且长年干燥,多风,缺氧。年均降雨量仅在100-200毫米之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藏北的黄金季节是6-9月,这期间温度可达7-12℃,风和日丽,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景色尤其宜人。
羌塘高原
地层特点是古老基底出露少,地层年代北部老、南部新。大致玛尔盖茶卡以北,主要为古生代浅变质砂岩与页岩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并夹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与凝灰岩等;玛尔盖茶卡以南,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出露较广,主要为巨厚的海相或海陆交替相的石灰岩与砂、页岩互层;其次则有以红色或灰色砂砾岩与泥岩为主的第三纪红层分布,第四纪的湖相沉积、风成堆积及冰川、冰水与冰缘等沉积广为普遍。反映羌塘高原地质历史相对年轻,近代沉积环境较为干冷的特点。
羌塘高原
羌塘高原的湖泊除少数为风沙沉积物堵塞或冰川作用形成外,多属构造湖。其发育与分布均与断陷构造有关。如黑阿公路以南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为羌塘高原地势最低洼的地带,大湖密集,即与冈底斯山脉北麓东西向的断陷带有关。
表1
羌塘高原
羌塘高原
光照条件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800~34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远超过同纬度地区。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达40%以上,地面实际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多。
羌塘草原是有名的风窝窝。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高原人编了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其实,如果老是刮风倒好,更多的时候是风搅雪,难怪这里的天空总像从沙水里捞上来似的迷迷不清亮。
羌塘是的湖泊数量众多
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南部多碳酸盐型咸水湖,往北盐化过程强烈,以硫酸盐型盐湖占优势。许多高原湖泊盛产食盐,并有硼砂、钾盐和许多稀有元素,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羌塘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流区,流域集水面积小,大部分地区地表径流匮乏,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是著名的高海拔湖群区。羌塘高原河流稀少,多为时令性河流,并均流入湖泊或消失在干涸的湖盆中。较大的常流河多集中在降水稍多,冰雪融水补给较丰的南部地区,如扎加藏布、波仓藏布、措勤藏布等,在夏季的流量均不超过60立方米/秒。故羌塘高原地表径流少,淡水资源匮乏。一些靠泉水补给的小溪为过往旅客与牧民的重要饮用水源,但在严寒的冬季经常冻结成冰,宛若冰川,为当地特殊景观之一。
动植物资源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植被带,即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和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除西藏阿里一昆仑山地一带属于高寒荒漠带外,其余的三个植被带都同样横贯了西藏至甘青及川西北等东部外围地区,表明西藏与其东部外围地区在生态植被上大体趋于一致。此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动物群也都属于高地森林草原的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除高地寒模动物群主要分布于藏北高原地区外,其余的高地草原草甸和高地森林草原等两个动物群的分布,也都同样横贯了西藏及其东部外围地区,说明西藏与甘青和川西高原等地区在动物生态方面也有较大的一致性。
生长在羌塘高原上的植物种类较少,高等植物约有400种。由紫花针茅为主组成的高寒草原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被。随着寒旱化的增强,青藏苔草在羌塘北部有较大的比重。高寒草甸在本区呈斑状局限分布于高山阴坡。高山草原土土层浅薄,砂砾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少,剖面中有碳酸盐存留且呈碱性反应。
动物
这一地区除海拔4600米以下局部小气候环境下可种植春青稞作物外,其余地区均为游牧区。因草场载畜量低,只适于饲养耐干寒、耐粗放的藏绵羊。但辽阔的羌塘高原却是野牦牛、野驴、藏羚与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成群栖息场所。在淡水与咸水湖区域也可见到赤麻鸭、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等鸟类及裸裂尻鱼、裸鲤、高原鱼等高原特有鱼类。即将建立的羌塘高原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约达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第3大自然保护区。
油气资源
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
在2004年10月“新一轮中国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初步证实,中国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将成为青藏高原海相盆地找油最具前景的地区,并有可能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新领域。
“新一轮中国国土资源大调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该调查在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十年来,中国地质工作者对西藏羌塘盆地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前期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深化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层序、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评价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西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大型盆地。
调查研究表明,西藏高原烃源岩发育良好,厚度巨大,生油母质好,这为在羌塘盆地寻找大油气田奠定物质基础。在盆地中部的烃源岩烃类相态良好,处于成熟阶段,是寻找轻质油的有利地区。
同时,在羌塘盆地南部已发现长约100公里的古油藏带,这直接表明了西藏高原海相含油气盆地曾经有过大规模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油气显示和古油藏的发现证实了在羌塘盆地内存在的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历史,盆地内共发现1189处油气显示点,油苗储集层以灰岩为主,在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斜坡带、断裂带附近以及相对构造高部位。
据了解,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西藏高原羌塘盆地属于特提斯海相盆地,位于世界特提斯构造域东段。被国际地学界称为“特提斯构造域”的地区,不仅是重大基础地质理论诞生之地,也发现了中东油田、里海油田等世界性大油气田,是世界上探明储量和开采储量最大的含油气地带。
有关专家说,西藏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将为中国准备可能的能源战略后备区域,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应进一步加大西藏油气资源的研究、调查、勘探和开发工作。
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与高山荒漠草原土为主,其剖面分化差,含石砾多,粘粒少,钙积或积盐过程较明显,并常有风蚀现象与冻融特征。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简单,从高寒草原带(南部)、高寒荒漠草原带(北部)及高寒荒漠带(西北部)等基带往上相继为高山寒漠带、高山永久冰雪带。
自然眷顾的野性大地
羌塘人
在羌塘草原,常常会看到些自由的鹰,盘旋于浩浩青空,不时俯冲下来,擦着地面低低滑过,凝望一会,又飞向荒原深处,发出厚重的气息,像远古沉沉的鼓声在荒野上奔走,是足够纯净的羌塘最深沉的呼吸。
这片生物的乐土上,究竟居住着多少种植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人们还不曾完全统计出来。如果据数量而言,羌塘保护区“居民”中的三大家族是藏羚羊、西藏野驴和野牦牛。其中藏羚羊约三万至四万只,西藏野驴约三万头左右,野牦牛六千头左右。
深入羌塘腹地,就可以看到这些生灵们。牦牛是进入西藏最容易看到的动物,安详老实的它们总是很笨重的样子,长长的毛垂到地上,像古代武将的披挂。藏羚羊则机警得很,一般情况下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们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诉说它们才是自由自在地生息在这世界屋脊之上的主人。
在羌塘,还遇到了最虔诚的朝圣的队伍,人们拉长身体匍匐在地,一起一落的前进,不管一年、两年、三年,不管烈日、狂风、雨水,还是冰雹。那远远的朝圣的队伍,双手扬起落下,身体此起彼伏,寂静的草原中,回响着扣击大地的声音。于是想起那首古老的藏族民歌: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藏北人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藏北人普遍食用的主食是青稞、小麦和豌豆,吃得最多的野生植物是人参果和黄蘑菇。经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
对牧人而言主营养有三样,肉、酥油和奶酪;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主甜食也有三样,红糖、白糖、蜂蜜,任何食品不可缺少的是盐。大米也越来越多地走进牧民家庭。节日时饮青稞酒,啤酒在城镇已较为流行。一般日饮五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吃三顿饭。夏季昼长或牧忙季节,也会吃四顿饭。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藏北人非常好客,有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鸣、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地家宴一次。
古露藏北雪山草原风情
古露位于那曲县的南部,是藏南地区进入藏北的门户,青藏公路穿境而过,南邻当雄县,离那曲镇100公里,距拉萨22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有雪山、草原、温泉、高原沼泽地、拉萨河源头、千年古刹等自然景观,汇集了那曲美景。古露镇是乡政府驻地,地处青藏公路沿线,青藏铁路在此设有火车站。
羌塘草原赛马节
赛马盛会(藏语叫“达穷”)洋溢着阳刚之美,聪沁卡多草原上充满着欢腾激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跑马比赛是整个赛马会上的主要比赛项目,还有拔河、篮球、足球等体育竞技项目,再加上地区艺术团的专业文艺表演,各县的民间文艺表演、服饰表演,各寺庙的宗教艺术表演, 《格萨尔》说唱等等,足以让游客目不暇接。草原牧民白天观看各种比赛和文艺演出,晚上则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使整个草原成为光彩异呈、欢歌笑语的不夜之地。
萨噶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诞辰及圆寂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朝佛,并聚集在龙王潭划船和唱歌跳舞。相传藏历四月是佛月,藏以称为“萨噶达瓦”。各地的藏族人民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耍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并祈祷丰收。
雅砻文化节
地点:山南时间:藏历六月(阳历七月下旬)雅砻文化不仅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雅砻文化节是为进一步向世界展年雅砻历史文化昔日风采,展现当今文化的崭新风貌的一次以“文艺搭台,经贸唱戏”为宗旨的活动。节日期间,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比赛、民族歌舞、藏戏、服饰表演,还有规模较大的经济贸易活动。
象雄文化 古格王朝:这是一片无垠的高原,这是一片恢宏的土地。它深锁着古格的千古之谜,它造就了土林的千姿百态,它沐浴着神山圣湖的圣洁之光。它是那样的神奇、梦幻、风采迷人……其实,这块离蓝天和太阳最近的土地,从久远的时候起,就被西藏雍仲本教、印度佛教乃至印度教的信奉者尊为神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这个中心便是指绵延千里的冈底斯主峰--岗仁波齐。岗仁波齐,藏语的意思是“雪山之宝”或“雪圣”。相传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印度教说它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佛教中的须弥山便指此山。
羌塘自然保护区是大羌塘的核心,是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具高原生态特征的生态地理单元。由于她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存条件,使她成为地球上最寂静的神秘地区,是远离人类侵扰的一片净土。羌塘自然保护区是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
治疗办法:食物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糖、含多种维生素的最好,多食蔬菜、水果、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眠时枕头要垫高,半卧姿势最佳。如症状严重,即使在静息时也十分明显时,则应送医院就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