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鹏飞 编辑
寿鹏飞(1873—1961),谱名祖泗,字洙邻,绍兴人,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优贡,次年优贡会考获一等第一名 ,任吉林农安知县,后任东三省屯垦局科长,兼屯垦养成所所长、东三省盐运司科长,热河行政公署秘书长兼总务处长,山东盐运使,北京平政院任首席书记官等。
中文名:寿鹏飞
别名:寿洙邻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73年
逝世日期:1961年
职业:官员,学者
寿鹏飞的朝元匾
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县试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又取为廪生。二十九年, 不顾父 亲反对,去杭州考取光绪癸卯科浙江优贡。次年(1904年),因慈禧70大寿,清政府在保和殿举行全国优贡会考,又获甲辰科朝考一等第一名,获朝元匾额 。被委任为吉林农安县知县。在任期间,编纂《农安县志》、《奉天乡土地理教科书》及《农安县政治报告书》。后因清廷派熊希龄经办东三省屯垦事宜,两人系同出师门,乃被调为东三省屯垦局科长,兼屯垦养成所所长、东三省盐运司科长,写有《东三省盐政改革意见书》。曾被派去日本北海道考察,回国后撰《调查日本北海道拓殖报告书》。辛亥革命后,熊希龄拥护共和,出任热河都统,寿鹏飞被调充任热河行政公署秘书长兼总务处长,热河普通文官考试和普通司法官考试委员会委员长,提出了《热河改建行省建议及建筑京热铁路建议书》,后皆实行。1913年,熊希龄奉袁世凯命组织内阁,任内阁总理,寿鹏飞被调任为山东盐运使。熊因难与袁世凯共事,任职仅5个月即辞去总理职务,寿鹏飞虽到任不久,也辞职离山东回京。1914年,到北京平政院任首席书记官,直至1928年平政院解散,方专心在家著述,写成《历代长城考》和《方志通义》《方志本义管窥》等。离开政界后,关心公益事业,曾协助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并一直与鲁迅、蔡元培等人保持往来。
民国文献-红楼梦研究两种(含红楼梦本事辩证)
著有《历代长城考》(《得天庐存稿》之二,1941年)。全书篇幅约一万三千余字,书末附历代长城图一幅。该书对历代长城修筑年代、位置、沿革进行了考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首次提出《诗经》所载朔方城是长城修筑之始,金界壕也是长城,秦长城东起乐浪郡遂城县。这些观念都对后世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转载自 中国古代学术网)
身世
在红学界,寿鹏飞的知名度很高,但他的生平却鲜为人知。《红楼梦大辞典》的介绍是:“寿鹏飞,字榘林,浙江会稽人,生卒年代不详,大抵与蔡元培同先后,是索隐派红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楼梦梦本事辩证》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商务印书馆印行,中有蔡元培1926年所作序。”《红楼》杂志2005年第第一期的《论红学是观念学》一文,在介绍其他红学人物时都有生卒年,对寿鹏飞未注明生卒。其实,寿鹏飞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趣味的人。受过初中教育以上的人都熟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鲁迅有一位塾师名寿镜吾。而寿鹏飞正是寿镜吾的儿子。
寿镜吾生于1849年,20岁中秀才,他认为时值乱世,不可出头路面当局合污,便不再继续应试,且剧烈反对子女当官。他秉性刚直倔强,甚至有点古怪,例如其妻为他洗净蚊帐挂好,他因事先未知,便又重新取下,在地上踏脏后再挂上去。他儿子离家赴考,他骂不解恨,又写了一状纸,到土地庙烧给土地公,控告儿子忤逆。作为“三味书屋”主人,直到77岁时还收徒教书,1930年82岁时去世。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寿鹏更,字涧邻(187l—1937),以教书、行医为生,义务参与地方志编修工作,次子就是寿鹏飞。
由于寿镜吾不喜八股文,所以凡学八股,总由寿鹏飞来教。寿鹏飞虽教八股,但比较灵活,在他的影响下,鲁迅开始记日记,写诗,并阅谈课外书,如《明季稗史》等野史就是寿鹏飞借给他的。
科举
寿鹏飞的朝元匾
晚年
1937年日寇侵占华北,成立伪“华北自治政务委员会”,欲邀寿出任组织委员,为寿所拒绝。但他其关心社会公益,参与熊希龄的孤儿抚养与教育事业。1949年后,他将占地宏广的宅子献给政府,另在前门绒线胡间找一住所,政府奖以八千匹龙头细布。五十年代红学批判运动中,寿鹏飞也予关注,他认为索隐派也未曾把《红楼梦》视为曹雪芹的自传。1961年初寿鹏飞患感冒,他只信中医,不吃西药不住院,导致感染,不到一个月去世,时年88岁。
社交
在北京时,寿鹏飞与不少要人过往,有李根源、齐白石、蔡元培,陈半丁。等,特别是与鲁迅、周作人常有来往。他见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甚为钦佩,并以“钝拙”的化名指出书中一处地名差错,鲁迅即予更正,却不知“钝拙”就是当年的塾师,故渭“钝拙未尝一面,而贻书匡正”,“尤感于心”。1926年,鲁迅为被免除教育部佥事职一事,向平政院上诉,寿鹏飞作为首席书记官,全力加以支持,最后平政院判决恢复鲁迅的职务。1936年鲁迅去世,寿鹏飞撰挽联:“桃李满门墙,雪中独傲梅花瘦;文章在天壤,云外时闻木樨香。”
后代
三味书屋
红学
寿鹏飞留下的著作虽多,但大多鲜为人所知,有的未曾出版过,因此,最为人所熟知,并较易获见的,还是他的红学著作《红楼梦本事辩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