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事终 编辑
《好事终》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表面写秦可卿为贾府衰亡的源头,实际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把贾府衰亡和败灭的原因归结于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此曲用词香艳,含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作品名称:好事终
作者:曹雪芹
创作年代:清代
出处:《红楼梦》
作品体裁:散曲
画梁春尽落香尘2。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3。箕裘颓堕皆从敬4,家事消亡首罪宁5。宿孽总因情6!
作品注释
1.好事终:意思是情事终了,家败人亡。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2.“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3.“擅风情”三句:谓秦可卿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而后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4.箕裘(jī qiú)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裘:指簸箕、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乱伦”与儿媳私通。
5.家事:家业。宁:指宁国府。
6.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白话译文
在雕绘着图案的屋梁上把青春结束了,洒落一阵带香的尘土。自恃着风月情多容貌姣好,却不知这就是败家的根本。祖业倾颓子孙堕落都从贾敬始,家事败落家运衰亡首罪当归“宁”。前世的孽障啊,缘起总是一个“情”!
整体赏析
这首曲子的吟咏对象是秦可卿。曲子首句就扣紧曲名,暗示秦可卿“悬梁自尽”的结局——情事终了。句中用了“画梁春尽”、“香尘”等比较香艳的词语,含蓄地表明,秦可卿是悬梁自尽,死因与“情”、“淫”有关。第二句“擅风情,秉月貌,这便是败家的根本”,在曲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擅风情、秉月貌”,承上肯定了秦可卿之死确与男女风情有关。“便是败家的根本”,则进一层把秦可卿之死与贾府整个家业的衰败联系起来,曲子就此而深入一层,通过秦可卿这个特殊人物来探讨贾府这个封建世族所以衰败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曹雪芹把男女风情看作是与封建家庭的家世利益对立的东西,是败家的根本,虽然在曹雪芹笔下秦可卿花容月貌,擅长于男女之情,但是,曹雪芹并没有把秦可卿看作是败家的主要责任者,他认为,贾府整个大家族的崩溃是从宁国府开始的,封建世族的子孙的堕落腐化,是贾敬带的头。曲子的三、四句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作者认为,这是从贾敬开始的。贾敬及其儿子贾珍、孙子贾蓉,这贾府的长房三代,宁国府的主子们,整日或炼丹修道、游手好闲,或吃喝嫖赌、偷鸡摸狗,无所不为,腐朽、糜烂到了极点,家业必然衰亡败落。“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个“宁”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贾敬等宁国府的主子们。曹雪芹认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贾府家事的消亡首先要归罪于他们。“箕裘颓堕”了,“家事消亡”了,“好事终”了,因此曲子最后以感慨的语调说,这真是前世积下的孽障啊,而祸根就是那个男女之情。
一首吟咏秦可卿的曲子,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主要内容用以探讨贾府这个“百年望族”的衰亡和败灭的原因。这说明,作者是把秦可卿之死,当作一个暂时仍维持着鼎盛局面的封建世族败亡的端倪来看待的。作者的这种处理,尤其是作者指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就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的历史纵深感,使曲子有了更其深广的社会意义。当然,作者在解释贵族社会消亡的根本原因时,又陷入了宿命的因果循环论。他的解释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因而也是无力的。
名家点评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这首曲子把贾府这一“百年望族”衰落和败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曹雪芹的这种处理,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故事的历史纵深感,使这首曲子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作者由于时代所限,时不时地会陷入宿命的因果循环论,对于这些思想我们应当注意鉴别。
曹雪芹画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