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固 编辑

唐朝中期将领

高固(?—809年8月25日 ),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唐朝中期将领,安东都护高侃四世孙。

高固出生微贱,幼年时成为浑瑊家奴。他生性聪敏,深受浑瑊喜爱,随其征战于朔方军。“泾原兵变”时,高固于奉天力战叛军,获封渤海郡王。其后又与韩游瑰袭杀叛乱的朔方留后张昕,以功授前军兵马使。贞元十七年(801年),升任邠宁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唐宪宗时入朝,官至检校左仆射、右羽林统军。

元和四年(809年),高固去世。获赠陕州大都督,谥号“恭” 。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高固

别名:黄芩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渤海蓚县

逝世日期:809年8月25日

主要成就:血战奉天,袭斩张昕

籍贯:渤海蓚县

官职:邠宁节度使、右羽林统军等

爵位:渤海郡王

人物生平

编辑

童奴起家

高固为唐高宗时期名将高侃的四世孙。他出生微贱,幼年时便被叔父卖给他人,辗转之后,成为大将浑瑊的家奴,被取名黄芩。

高固生性聪敏,体力过人,擅长骑射,喜欢读《左氏春秋》。浑瑊对高固非常喜爱,“养如己子”,并将乳母的女儿嫁给他,因《左氏春秋》中有齐国大夫高固,于是为他改名高固。少年时,高固随浑瑊征战于朔方军。

血战启封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李适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当时,浑瑊奉命守卫奉天,叛军首领朱泚亲率大军,攻打奉天城。邠宁留后韩游瑰、庆州(今甘肃庆阳)刺史论惟明及监军翟文秀率军三千至醴泉,遭遇叛军,韩游瑰回军奉天。朱泚紧随其后,争夺奉天城门,打算进城。浑瑊与韩游瑰率军抵御,血战整日。奉天城中有几辆草车,浑瑊命高固率领身穿铠甲的战士用长刀砍杀敌人,个个以一当百。又把草车拖过来堵塞在城门口,放火烧车,唐军乘着火势出击,叛军只好退却。众人都赞叹高固的壮勇。

战后,高固因功获封渤海郡王。

袭杀张昕

兴元元年(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德宗再次逃往梁州。李怀光命朔方留后张昕派遣留守将士一万余人及行营将士家属前往泾阳会合。

邠宁兵马使韩游瑰劝说张昕反正未果,于是称病不出,暗中与高固、杨怀宾等人相互连络。当时,秘书监崔汉衡让吐蕃军在邠州南面扎营,高固说:“如果张昕带着众人离开,城便空了。”于是他假造浑瑊的书信,传召吐蕃,让他们对邠州稍加进逼。张昕因畏惧而不敢出城。张昕又谋杀诸将中不肯从命的人,韩游瑰知道此事,便抢在张昕下手之前,与高固等人起兵杀死张昕。

此后,高固因功被授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前军兵马使。

节度邠宁

贞元十七年(801年),邠宁节度使杨朝晟逝世,军中发生变乱,企图拥立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刘南金为节度使,遭其婉拒。军士随后造访高固,他躲避起来,被军士找到。高固说:“你们能听我的命令,那我便答应。”众人允诺,高固于是下令:“不要杀人,不要抢掠钱财。”又得到众人保证。在军士的请求下,德宗所派的使者薛盈珍当即命高固掌管军务。六月十八日,德宗下诏,授高固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兼御史大夫、邠宁庆节度使(邠宁节度使) 。

高固是邠宁军的老将,因为人宽厚而深得军心,颇受前任节度使的忌惮,将其置于闲职,同僚也大多轻侮他。等到高固被起用为节度使,不念旧怨,公正处事,军心于是安定。

入朝逝世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遣使加高固为检校礼部尚书。同年,唐宪宗李纯即位,高固进官检校右仆射。数年后,他离职入朝,担任统军。又转授检校左仆射、御史大夫,兼右羽林统军。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十一日(8月25日) ,高固去世。朝廷追赠陕州大都督,谥号“恭” 。

主要成就

编辑

屡经战阵:高固少年时,便随浑瑊征战于朔方军。 “泾原兵变”时,高固参与奉天(今陕西乾县)保卫战,亲自上阵杀敌,颇立功勋。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时,高固又与韩游瑰袭杀叛乱的朔方留后张昕。

执掌方镇:高固为人宽厚,深得军心。贞元十七年(801年),他在约定不杀人、不抢掠的前提下,接受军士推举,担任邠宁节度使。 高固就任后,不肆意报复,使军心安定。

人物评价

编辑

白居易:卿奉国戴君,必竭忠节,统戎护塞,克著勋劳,自领藩垣,委之心膂,忠悫之志,久而益彰,钦叹在怀,何尝暂忘。以卿一从军旅,多在边陲,岁月积深,勤劳滋久,所宜出入中外,周旋宠光,今授卿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兼右羽林军统军。 (《与高固诏》)

程梦星:德宗避难奉天,浑瑊有童奴曰黄苓者,力战有功,即封渤海郡王。可见当日浑公部下,不知几许立功者。 (《李义山诗集笺注》)

家族成员

编辑

四世祖:高侃,唐高宗时期名将,官至安东都护。

史料记载

编辑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二》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下一篇 吴人

上一篇 东门襄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