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胥浦 编辑
胥浦,地名。原有胥浦镇建制,属今江苏省仪征市境内。为仪征最古老的地名。
另有胥浦相传为春秋时伍子胥主持挖掘的人工运河,从吴国首都今苏州通向今杭州湾,遗址在今上海金山区。
中文名:胥浦
外文名:xupu
别名:胥浦镇
类别:已撤销市辖镇
地址:江苏仪征市境内
得名典故:伍子胥仗剑渡江
现状:2000年4月并入真州镇
火车站:仪征站
方言:南京官话,仪征方言
非物质文化:胥浦农歌
以2007年底聚酯聚合装置产能计,集团是世界第四大聚酯生产商,公司一地聚酯聚合产能居世界首位。
2000年,胥浦并入真州,成为仪征乃至全国重要的化纤工业基地。
这里曾经是仪征真州八景之一“胥浦农歌”,现在已被仪征人大手笔重新谱写,更雄壮的新时代的“胥浦长歌”在这里响起。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春秋时期平王七年(公元前 522 年),伍子胥逃楚投吴,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楚国追兵,在“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由此地解剑渡江,故得名“胥浦”,即“胥之浦”之意。2000年4月,撤销胥浦镇并入真州镇。
胥浦河从史前一直流淌而来,传唱着仪征先民的古老歌谣。最初,仪征先民逐水而居,过着漂泊无定的渔猎生活;后来在胥浦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野水稻生长规律,每年秋季,都会有收获,他们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代代相传,古老的歌谣也因此传唱下来。从此,他们开始在胥浦河一带居住下来,学会了原始耕种,开创了古老的农业文明。每到栽秧季节,秧田里都会传出高亢宛转的歌声,此唱彼和,持续不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胥浦农歌”。这种“口头创作、代代口传、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歌,聚合了栽秧号子、车水号子、民间小调等多种民间元素,至今依然在当地传唱。
元至清,胥浦农歌融合进大量苏南文化,并且农歌演唱中多含苏南方言,如《二姑娘花鞋做得巧》,起调即为“侬吔来——哎——哎嗨哟——”,具有浓厚的苏南色彩。晚清至民国时期是胥浦农歌发展的高峰,画家诸乃方绘有真州八景,“胥浦农歌”正是这一盛景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五十年代,易人、鲁其贵等音乐家对胥浦农歌进行了调研整理,并出版了《胥浦农歌曲谱》,其中由鲁其贵整理的《我爱姐姐会纺纱》收进《中国民间音乐集成》。1990年由徐世珍先生组织,钱光荣、潘礼存两人参加对胥浦农歌从曲调到曲目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收集了近千首歌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