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饯 编辑
蜜饯,是一种以果蔬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辅料,经糖或蜂蜜或食盐腌制(或不腌制)等工艺制成的制品。包括蜜饯类、凉果类、果脯类、话化类、果糕类和果丹类等。
蜜饯也称果脯,古称蜜煎。中国民间糖蜜制水果食品。流传于各地,历史悠久。以桃、杏、李、枣或冬瓜、生姜等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除了作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饯也可以用来放于蛋糕、饼干等点心上作为点缀。
唐代,将进贡朝廷的水果用蜂蜜浸泡保存。到宋代,制作精细,品种多样,由蜜渍发展为兼用蔗糖干制两大类。经选果、洗净、浸泡、熬制等工序制成,色味俱佳。
中文名:蜜饯
外文名:sweetmeat
主要原料:蜜金桔,糖桂花
是否含防腐剂:否
适宜人群:大众化
至元明时期,蜜饯的加工无论在加工技术和花色品种上都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其加工工艺日益完善,趋于成熟,不仅闻名于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生产的蜜饯曾荣获金质奖章,博得了很高的评价。此时蜜饯的加工技术水平可以说已上升至古代的最高点,其名称则改为"蜜饯"。新中国成立后,蜜饯工业发展异常迅速,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工厂,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使蜜饯工业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 。
按性状特点分
根据产品性状特点,蜜饯分类如下:
糖渍类
糖渍蜜饯由果肉加糖共煮,其成品一般浸渍在浓糖液中,果肉细致,味美。如蜜饯红果、蜜饯海棠、蜜饯榅桲以及糖青梅、糖桂花、糖玫瑰花等均属此类。
糖渍类产品,表面微有糖液,色鲜肉脆,清甜爽口,原果风味浓郁,色、香、味、形俱佳,其代表产品主要有梅系列产品,以及糖佛手、蜜金柑、无花果等。返砂类产品,表面干燥,微有糖霜,色泽清新,形状别致,入口酥松,其味甜润,代表产品有枣系列产品,以及苏橘饼、金丝金橘和苏式话梅、九制陈皮、糖杨梅、糖樱桃等。
返砂类
原料经糖渍糖煮后,成品表面干燥,附有白色糖霜,如:糖冬瓜条、金丝蜜枣、金桔饼等。
返砂蜜饯经糖渍煮制之后,果坯表面挂有一层粉末状砂糖镕衣,使制品呈不透明状,其质地清脆,含糖量较高。如各种瓜条、糖桔饼、糖藕片、糖姜片、糖金桔,糖莲子、糖荸荠、青红丝等均属此类。
果脯类
苹果蜜饯
原料以糖渍糖制后,经过干燥,成品表面不粘不燥,有透明感,无糖霜析出,如:杏脯、菠萝(片、块、芯)、姜糖片、木瓜(条、粒)等。
凉果类
是以各种鲜果(坯)为主要原料的甘草凉制品,其外现形状一般保持原果体,表面较干,有的品种表面呈盐霜,味道甘美,酸甜、略咸,有原果风味。如青梅、陈皮梅、冰糖杨梅等均属此类,品种极多。
原料在糖渍或糖煮过程中,添加甜味剂、香料等,成品表面呈干态,具有浓郁香味,如:丁香李雪花应子、八珍梅、梅味金桔等。
话化类
蜜饯
果丹类
以果蔬为主要原料,经糖熬煮、浸渍或盐腌,干燥后磨碎,成形后制成各种形态的干态制品。如百草丹、陈皮丹、柠檬丹、冰梅丹、酸梅丹、果皮丹、山楂丹、佛手丹等均属此类。
果糕类
原料加工成酱状,经浓缩干燥,成品呈片条块等形状,如酸角糕、百香果糕、山楂糕、山楂条、果丹皮、开胃金桔等均属此类。
甘草制品
原料采用果坯,配以糖、甘草和其他食品添加剂浸渍处理后,进行干燥,成品有甜、酸、咸等风味,如话梅、甘草榄、九制陈皮、话李。
按地方风味分
按地方风味区分,蜜饯可以为北、南、东等几种流派,北派以北京果脯为代表、南派以凉果为代表、东派以杭州的糖色为代表。
雕花蜜饯
雕花蜜饯技艺分布在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及周边一带。雕花蜜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源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庭的御品。
雕花蜜饯在选材、雕刻、加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完整工序。主要以未成熟的青皮柚子为原料,先将柚子切成圆形或扇形的均匀薄片,然后在柚片上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创意,雕刻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龙凤鱼虾、人物器皿、吉祥字画等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图案。然后经过清水漂洗、铜锅沸煮、蔗糖腌酿、翻晒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工艺奇特、花样繁多,观之赏心悦目,食则气爽神清。
雕花蜜饯工艺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苗侗文化内涵,从内涵到外在的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苗侗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示了苗侗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水平,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
京式蜜饯
也称北京果脯,起源于北京,其中以苹果脯、金丝蜜枣、金糕条最为著名。京式蜜饯的特点是:果体透明,表面干燥。配料单纯,但用量大。入口柔软,口味浓甜。
杭式蜜饯
旧时称为糖色,按工艺分两大类:糖制、蜜浸。主要有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话梅、金桔、杏脯等几十味,而百年汇昌的“糖水青梅”被誉为江南蜜饯之首,食之甜中孕酸、回味隽永。
广式蜜饯
起源于广州、潮州一带,其中橄榄、糖心莲、糖橘饼、奶油话梅、嘉应子享有盛名。其特点是:表面干燥,甘香浓郁或酸甜。
苏式蜜饯
起源于苏州,包括产于苏州、上海、无锡等地的蜜饯。其中白糖杨梅最有名。苏式蜜饯的特点是:配料品种多,以酸甜、咸甜口味为主,富有回味。
主要以返砂类产品为主,现已遍及江、浙、沪、皖等地。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形态别致、色泽鲜艳、风味清雅见长。
闽式蜜饯
起源于福建的泉州、漳州一带。其中以大福果、加应子、十香果最为著名。闽式蜜饯的特点是:配料品种多、用量大,味甜多香,富有回味。
江苏
梅雕
四川
内江蜜饯
浙江
杭州自然资源条件独特,水多田少,遍地宜果,果树种植历史悠久。明代杭州人吕需将外地加工蜜饯的手艺带回家乡,逐渐形成杭州特色的手工蜜饯——糖色,主要有橘饼、佛手、金桔、青梅等。康熙年间张之鼐所著《栖里景物略》卷二中记载:“其法始于吕氏。”明代中期以后,杭州蜜饯已是“风靡两京”的时令小食(休闲食品),借助京杭大运河外运,远销苏州、上海、南京等地,直至京城。蜜饯素负盛名,“其品厥夥,不能枚述”,据清初地方志记载:当时的糖色主要分两大类:糖制、蜜浸。近代,流传下来的糖色食品有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话梅、金桔、杏脯等几十味,而“糖水青梅”被誉为蜜饯之首,早在著名《随园食单》《陶庵梦忆》及《杭州府志》都有记载。“百年汇昌”是数百年来杭州众多制作糖色的商号中的代表,清道光年间所产蜜饯已被选为贡品、清光绪年间“百年汇昌”已成为内务府的指定供应商。到民国34年,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8000银元资金、近百名职工、拥有蜜饯、茶食、藕粉等四个生产作坊的大商号。产品远销各省,品牌享誉海内。为了让珍贵的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传承,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走访老艺人、收集老配方,恢复传统糖色制作,保留、传承了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玫瑰杨梅
食盐腌渍甘草、蔗糖、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香精
↓ ↓
鲜 果 → 果 胚 → 漂洗脱盐 → 晾 晒 → 配料液煮制 → 配料液腌渍→晒 干→包 装→成 品
闽式凉果:起源于福建的厦门、福州、泉州、漳州一带,这里盛产橄榄,以此为主要原料而制成蜜饯,故闽式蜜饯是以橄榄制品为代表的蜜饯产品。闽式凉果,表面干燥或半干燥,含糖量低,微有光泽感,肉质细腻而致密,添加香味突出,爽口而有回味。其代表品种有大福果、化核嘉应子、十香果、良友榄、玫瑰杨梅、青津果、丁香榄、化皮榄等。
问题曝光
2012年4月24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播出暗访节目,称国内部分蜜饯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剂,生产环境恶劣。
节目显示,多数出厂的蜜饯都是经过腌制的,而腌制的地方就是路边水泥池,甚至路边一个大水泥池里泡着5万斤左右的桃肉。这些水泥池旁边垃圾遍地、肮脏不堪,掀开塑料薄膜,很多桃肉腐烂变质,在水泥池边,还有不少印着焦亚硫酸钠的白色编织袋,加工人员称,“腌制过程中必须用到焦亚硫酸钠,起到漂白和防腐作用”。
国家标准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蜜饯中胭脂红的最大使用量为0.05g/kg,超达生产的美国车厘子,胭脂红含量为0.17g/kg。蜜饯中苋菜红的最大使用量为0.05g/kg,亮蓝的最大使用量为0.0255g/kg,超达生产的黑加仑,苋菜红含量为0.145g/kg,亮蓝含量为0.0855g/kg。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有较好的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按照国家标准,蜜饯生产可以限量加入焦亚硫酸钠作为漂白剂,规定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控制在0.05g/kg,但违规工厂却是按照地域来添加。
国家标准《蜜饯质量通则》 GB/T 10782-2021,2021年3月9日通过。为企业提供了更详实的标准依据,为蜜饯标准现代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官方表态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严惩违法厂家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4月25日召开视频调度会议,针对中国浙江、山东、上海等地部分蜜饯生产厂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违法生产行为,专门听取了上述地区质监部门对部分蜜饯生产厂家违法生产问题初步查处情况的汇报,并责成质监部门对问题企业以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严厉查处和整治。
质检总局同时要求各地质监部门深入蜜饯生产加工企业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蜜饯生产加工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专项整治,对问题突出的区域实施挂牌整治。对食品生产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应该依法严厉打击,决对不手软。 健康卫视综合报道
食物名称 | 蜜饯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322 千卡 |
蛋白质 | 0.3 g |
脂肪 | 0.1 g |
碳水化合物 | 82.7 g |
糖 | 80.7 g |
膳食纤维 | 1.6 g |
钠 | 98 mg |
镁 | 4 mg |
磷 | 5 mg |
钾 | 56 mg |
钙 | 18 mg |
铁 | 0.2 mg |
锌 | 0.05 mg |
维生素A | 1 μg |
维生素E | 0.04 mg |
维生素K | 0.3 μ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