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古歌 编辑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间文学

酉阳古歌酉阳古歌

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酉阳古歌是巫傩师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的诗文,流传于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古歌风格诡谲,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酉阳古歌的内容分为神异类和生活类,口耳相传,文辞固定,较少即兴创作,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和艺术因子。诗文有双句押尾韵的自由体和两句一节、四句一节句尾押韵的格律体,多为四言七言句式,穿插连接,有高腔与平腔两种唱腔,颇有韵味。

2011年5月23日,酉阳古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12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酉阳古歌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遗产类型: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Ⅰ-124

保护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中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历史渊源

编辑

酉阳古歌是“梯玛”(土家族巫师,是沟通阴阳两界、人文社会世界与虚拟鬼神世界的使者)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或唱诵的文辞,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地处湘鄂渝黔边区,酉阳受道教影响较早。东汉以后,道教与当地巫师法师活动不断融合,道教主要神灵也成了巫师法事活动中所请的主神,巫歌内容逐渐发生变化。

明清至民国,酉阳社会生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平稳,巫傩活动频繁,基本上一村一坛,念诵吟唱诗的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巫傩师及其协助人员比较庞大。

酉阳古歌

文化特征

编辑

分类

酉阳古歌从远古走来,虽没有像诗骚史传那样登上大雅之堂,却顽强地生存到当下。它存载远古神话,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分为神灵类和生活类,以民俗活动为载体,融合诗、歌、舞、乐,用吟诵和吟唱两种界寄予美好的愿望。诵者或威风凛凛、神气煞煞,传达灵魂的叮嘱,或风趣活泼、洒脱无羁,表达凡人的祈求,风格浪漫诡谲,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酉阳古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古歌以口耳相传方式传承,较少即兴创作,文辞较固定,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和艺术因子。古歌的内容大致分为神灵类和生活类,包括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英雄传说等;又有生活气息,如为家庭性的驱邪还愿活动,包括申文请圣、迎兵架桥、请水箭灶、悬幡解邪、回神安香、扫荡踢刀等程序。古歌的内容取决于活动仪式的性质,主要有跳神、请师、造桥、招魂、藏身、落阴、盖家先钱、打保符、送茅山、送神等。

内容

酉阳古歌数量丰富,内涵深厚,意奇特象,娱神娱人。既有深奥的迷信成分,如土家族较大的民俗活动一跳摆手舞中,请神、酬神、祈神、送神,内容包括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英雄传说等;又有浅显滑稽的生活气息,大俗大雅,如为家庭性的驱邪还愿活动,包括申文请圣、迎兵架桥、请水箚灶、悬幡解邪、回神安香、扫荡踢刀等程序章节。

艺术特征

酉阳古歌有双句押尾韵的自由体和两句一节、四句一节句尾押韵的格律体,多为四言七言句式,穿插连接。有高腔与平腔两种唱腔,颇有韵味。内容取决于所主持活动仪式的性质,其代表作有:风俗诗《藏身躲影》《鸣锣会兵》;赞美诗《东岳齐天是齐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诀术诗《一年四季》等。口耳相传,文辞固定,较少即兴创作。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酉阳古歌是一座古老瑰丽的民间文学宝库,承载着远古神话、传说等信息,它是研究中华民族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宝贵资料。

酉阳古歌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传播宇宙知识系统和群体生存技能,是一个古老瑰丽的民间文学宝库,对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作家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酉阳古歌反映了先民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观念,杂糅着儒、道、佛等成分,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学术研究价值较高。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酉阳古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酉阳古歌”项目保护单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中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活动

2017年8月9日晚,酉阳2017年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节目展演在桃花源广场举行,龚滩古镇景区选送的非遗文化演出节目《梯玛古歌》亮相。

下一篇 谚语(沪谚)

上一篇 恰克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