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栀 编辑
黄栀,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叶子在各茎节上有2片叶相对着生,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花单独着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柱粗厚;花冠呈高脚碟状,6裂,白色,栽培多为大花栀子;种子多数呈扁形,近圆形而稍有棱角。花期5~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产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华北、西北有栽培。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从或林中。 喜温暖,好阳光,宜空气湿度高、半阴、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酸性壤土,耐寒性稍差,萌芽力、萌蘖力均强,耐修剪。生长适温为18~28℃,扦插繁殖。
栀子花美而香,常供庭园观赏;子果可以泡水饮用或煮粥;花朵可做菜;果实可制作黄色染料。 干燥成熟果实是常用中药,能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散瘀。 栀子水煎服,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口舌生疮, 叶、花、根亦可作药用。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和剂。
中文名:黄栀
拉丁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名:栀子、黄栀子、山栀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栀子属
种:栀子
亚纲:合瓣花亚纲
亚科:金鸡纳亚科
族:栀子族
分布区域:长江流域以南,江西省永丰县、樟树、丰城等地盛产
用作:食品添加剂
黄栀在中国广泛种植,全国种植面积约20多万亩,其中江西、湖南两省种植最多,且栀子的质量最好。本种分布较广,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使其习性、叶的形状及大小、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均发生一些变异。
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
前者适为药用,后者适为色素与染料用。一些学者亦根据其叶、花、果实等的变异,定为若干变种或变型。编者经野外调查和观察全国各地大量标本,认为仍将本种作处理较妥。
黄栀
黄栀,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1.5~2m,幼枝有细毛,叶子在各茎节上有2片叶相对着生或三叶轮生,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印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短柄,托叶膜质。
花
花芳香,单独着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
黄栀
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栽培多为大花栀子;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
黄桅子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5-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黄栀
黄栀
黄栀的繁殖方法为扦插繁殖。
园林价值
栀子花美而香,常供庭园观赏。
黄栀
使用价值
栀子
药用价值
干燥成熟果实是常用中药,能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散瘀。 栀子水煎服,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口舌生疮, 叶、花、根亦可作药用。
食用价值
子果可以泡水饮用或煮粥;花朵可做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