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莉草 编辑
芦莉草(Ruellia tuberosa L.)是爵床科芦莉草属植物。株高15-30厘米,节间距短小,分芽能力强,可自然分枝成从。叶对生,披针形,叶色浓绿;花胶出,密集,花色有粉红、紫、白三种,花径3-5厘米,花冠漏斗状,花期3-11月,盛花期4-10月。
原产于墨西哥。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耐旱和耐湿力均较强,喜高温,耐酷、生长适温22-30℃。不择土壤、耐贫力强,耐轻度盐破土壤。
芦莉草可广泛应用于成片种植色带、色块镶边、花坛、自然花境、湿地水边等,但以片植或色带种植效果最佳。在中国厦门种植一次可保持2-3年,且一年有3季开花,效果甚佳。
中文名:芦莉草
拉丁学名:Ruellia tuberosa L.
别名:蓝花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唇形目
科:爵床科
属:芦莉草属
种:芦莉草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达45厘米。根具细长的块茎状隆起。叶对生,叶柄长达8毫米,无毛;叶片长圆状倒卵形,长4-8厘米,宽1.5-4.2厘米,两面无毛,基部楔形并逐渐变窄至叶柄,具有波状边缘。
花序腋生,疏松的二歧聚伞花序;花冠浅蓝色,长2.2-5.5厘米,漏斗状,5裂,裂片近圆形。蒴果无柄,受潮时会爆裂并飞出种子。花期12月-1月,果期5月-7月。
芦莉草
原产于墨西哥。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耐旱和耐湿力均较强,喜高温,耐酷、生长适温22-30℃。不择土壤、耐贫力强,耐轻度盐破土壤。对光照要求不严,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
芦莉草
芦莉草可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春、夏、秋三季都可进行。
播种:选择通透性好、肥沃的土壤作为播种基质,先将苗床土壤粑细、整平、压实,浇透底水,再将种子(种子较细)渗入2倍的细沙,充分搅拌后均匀撒播,播后覆盖塑料薄膜。种子发芽适温在20-25℃在温度过高时要増强通风,在光照充足的中午前后,用60%的遮光网进行遮光,避免土温过高影响种子发芽率。播种后约5-8天出苗,待小苗长出2-3对真叶后移栽。
扦插:选用粗沙、沙土、渗沙的园土作为基质,从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剪取5-10厘米的嫩稍作插穗,基部自节下斜削,剪掉部分叶片,保留顶端2-3片叶。将剪好的插条2/3斜扦于插床,插后浇透水,并覆盖60%遮光网,每天叶面喷水1-2次。在20-30℃的温度下,约8-10天生根,15-20天可移栽、上盆。
分株:可在春、秋季结合换盆或移栽时进行,将从生的植株分成多株带根的植株,上盆或移栽即可。
芦莉草
芦莉草植株生性强健,病虫害较少发生。苗期注意预防猝倒病,加强通风,増加光照即可;生长期偶尔发生根腐病,多见于高温多湿季节,常导致根部腐烂,甚至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加强栽植地的排水;②用波尔多液每隔6天左右喷洒1次,连喷3-5次;③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液消毒病穴,以防蔓延。
芦莉草可广泛应用于成片种植色带、色块镶边、花坛、自然花境、湿地水边等,但以片植或色带种植效果最佳。在中国厦门种植一次可保持2-3年,且一年有3季开花,效果甚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