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朱顶红 编辑
花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L'Hér.) Herb.),是石蒜科朱顶红属 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花朱顶红鳞茎肥大;叶与花同时抽出或花后抽出;叶片绿色、带状;花序伞形顶生,喇叭形,花被片红色;蒴果球形;种子黑色;花期4-6月。
花朱顶红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中国南北各省也均有栽培。花朱顶红喜温暖湿润气候,冬季休眠期要求凉爽干燥;喜肥畏涝;要求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花朱顶红常用分球和播种繁殖。
花朱顶红的鳞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味辛、性温,有毒,有散瘀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外用治疗痈疮肿毒,跌打肿痛。 花朱顶红因其花大色艳、品种繁多,且栽培容易,常作盆栽观赏或作切花;花朱顶红也适合园林绿地应用,多植于路旁、山石旁、池畔等处。
中文名:花朱顶红
拉丁学名:Hippeastrum vittatum (L'Hér.) Herb.
别名:朱顶红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天门冬目
科:石蒜科
属:朱顶红属
种:花朱顶红
分布区域:秘鲁;湖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命名者及年代:(L'Hér.) Herb.,1821
株
花朱顶红,是石蒜科朱顶红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 鳞茎肥大,球形,直径5-7.5厘米。
叶
叶与花同时抽出或花后抽出;叶6-8枚,常花后抽出,鲜绿色,带状,长30-40厘米,宽2-6厘米。
花
花序伞形顶生,喇叭形,花茎高50-70厘米;伞形花序,常有花3-6朵;佛焰苞状总苞片披针形,长5-7.5厘米;花梗与总苞片近等长;花被漏斗状,红色,中心及边缘有白色条纹;花被管长约3厘米,花被裂片倒卵形至长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顶端急尖;喉部有小形不显著的鳞片;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短于花被裂片;子房下位,胚珠多数;花柱与花被近等长或稍长,柱头深3裂。
果
花朱顶红
花朱顶红
花朱顶红
花朱顶红
朱顶红喜肥沃的沙质土壤,要求土壤疏松、排水性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夏季凉爽、冬季温暖,5~10月的温度在20~25度,11月至翌年4月温度在5~12为最佳,夏季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冬季栽培需要充足阳光。
栽培时鳞茎的一半以上露出土壤,18~20厘米左右的盆子种1球。
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浇水和施肥,每2~3月施1次有机肥,花期肥水更不能少,花后应多施肥,以促进鳞茎肥大。
生长期间用赤霉素和矮壮素喷洒叶面,可增加小鳞茎和花朵数量,花谢后要立即剪除花茎,有利于球根生育。
花朱顶红
病害
紫斑病
症状紫斑病在朱顶红球茎、叶片和花上均有发生。病斑为红色,长条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后形成中间凹陷的褐色斑点,严重时根、叶进一步腐烂。朱顶红感染该病后,病斑部分生长较慢,而周围的健康组织生长较快,因此叶片会弯曲,此特征为该病的病症。
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栽植时严格选种,去除有病的鳞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600倍液喷雾6~7次。
病毒病
症状该病一般在朱顶红生长期,表现为叶脉退绿。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纹,花叶生长较细弱。发生严重时,病斑或花叶部分发展成为褐色坏死斑。
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毒种球作为繁殖材料。主要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加强栽培卫生管理,喷施防病毒病的药剂。
虫害
红蜘蛛
为害特点为害朱顶红的红蜘蛛为朱砂叶螨。该螨为害叶片,初期呈黄白色小斑点,后渐扩展到全叶,以至叶片枯黄脱落,对生长开花影响大
防治方法
保护和利用优势天敌拟长毛钝绥螨,饲养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等,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l500~2000倍液或50%三环锡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施,均可杀死红蜘蛛。
葱兰夜蛾
为害特点该虫以幼虫为害,一般在4—9月份为害重虫体黑白相间,主要为害叶、球,属暴食性害虫。
防治方法
花朱顶红
药用
花朱顶红的鳞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味辛、性温,有毒,有散瘀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外用治疗痈疮肿毒,跌打肿痛。
观赏
花朱顶红因其花大色艳、品种繁多,且栽培容易,常作盆栽观赏或作切花,适合庭园丛植、列植,是布置花坛、花镜的好材料。花朱顶红也适合园林绿地应用,多植于路旁、山石旁、池畔等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