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虎尾草 编辑
非洲虎尾草(Chloris gayana Kunth)是禾本科,虎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长匍匐枝。秆坚硬,多少压扁,高可达150厘米。叶鞘无毛,叶片两面均甚粗糙。穗状花序数至十余枚簇生于秆顶,小穗灰绿色,颖膜质, 第一外稃基盘及边脉具柔毛,脊的两侧具短毛,内稃顶端微凹,稍短于外稃;花药浅黄色,不孕外稃第一枚较窄狭,有时可有孕性。
原产非洲,分布自塞内加尔起向东至苏丹,向南至南非;生于开旷草地及隆瓦纳群落中。中国引种栽培。
非洲虎尾草很好的青贮饲料,其品质和抽穗初期的玉米、象草相似。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非洲虎尾草
拉丁学名:Chloris gayana Kunth
别名:盖氏虎尾草、无芒虎尾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虎尾草属
种:非洲虎尾草
命名者及年代:Kunth,1829
非洲虎尾草
穗状花序数至十余枚簇生于秆顶,长约10厘米;小穗灰绿色,长4-4.5毫米;颖膜质,具1脉;第一颖长约2毫米;第二颖长约3毫米;第一外稃长3-3.5毫米,基盘及边脉具柔毛,脊的两侧具短毛,芒自近顶端以下伸出,长约4毫米;内稃顶端微凹,稍短于外稃;花药浅黄色,长约2毫米;不孕外稃2-3枚,第一枚较窄狭,先端尖而微凹,长约2.5毫米,有时可有孕性,具长约3毫米之芒。
非洲虎尾草
原产非洲,分布自塞内加尔起向东至苏丹,向南至南非;中国引种栽培。
非洲虎尾草
非洲虎尾草
播种量:种植可用种子或营养体进行,营养繁殖除特殊用途外,通常用种子播种。中国以外播种量为5-25千克/公顷。不同播种量的草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播种量高的第一次割草产量高,而第二刈割开始不同播种量间没有差异。也有研究表明,在肥水条件适宜时,不同播种量间草产量没有差异。播种方法除采种栽培外,通常都用撒播。
非洲虎尾草
施肥对非洲虎尾草施肥试验的报道很多。对照不施肥3年平均干物产量10.9吨/公顷,施氮85、170、340千克/公顷,产量分别为14.9、17.2、21吨/公顷,产量呈直线增加。另粗蛋白含量不施肥的10.6%,施氮907千克/公顷增加到20.2%。通常施肥量因土壤、气候等有很大差异。播种和每次刈割时等量施肥,每次施氮100千克/公顷,全年以300-400千克/公顷为准。
非洲虎尾草的饲料成分含量因生育期、又刈割时期、氮的施用量等有差异,粗蛋白在10-20%,粗纤维在30-40%之间。在澳大利亚,不施肥粗蛋白为6.3%,施氮450千克/公顷,粗蛋白含量增加到9.5-9.8%。在东非,CP的含量和生育期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雨季开始时可达15-20%,干旱时可降低到4-5%。硅含量高,达干物重的左右。无机物中,钠含量高是其特征,澳大利亚和日本的资料,钠含量可超过0.4%。
将水分予干到4-60%可制成很好的青贮,其品质和抽穗初期的玉米、象草相似。相对于多花黑麦草抽穗后的绵羊采食率分别为83.6%和72.9%,非洲虎尾草分别为71.2%和53.9%,抽穗后利用损失很大。而对于肉牛的采食性比乳牛好。对于家畜的适口性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要好,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消化率低,但晚抽穗不一定和高采食量有关连;不同品种间采食量没有明显差异;叶比例高低是左右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