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蹄草 编辑
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Andres)是杜鹃花科、鹿蹄草属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可达30厘米;根茎细长,横生,斜升,有分枝。叶基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圆卵形,稀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时带紫色;花葶鳞片状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有花,密生,花倾斜,稍下垂,花冠广开,较大,白色,有时稍带淡红色;腋间有长舌形苞片,萼片舌形,边缘近全缘;花瓣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丝无毛,花药长圆柱形,黄色;常带淡红色,蒴果扁球形,6-8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陕西、青海、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长在海拔700-4100米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
全草供药用,作收敛剂,民间用作补药,治虚痨,止咳,强筋健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鹿蹄草
拉丁学名:Pyrola calliantha Andre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属:鹿蹄草属
种:鹿蹄草
命名者及年代:H. Andr.,1924
鹿蹄草
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10-)15-30厘米;根茎细长,横生,斜升,有分枝。叶4-7,基生,革质;椭圆形或圆卵形,稀近圆形,长(2.5-)3-5.2厘米,宽(1.7-)2.2-3.5厘米,先端钝头或圆钝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齿,上面绿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时带紫色;叶柄长2-5.5厘米,有时带紫色。花葶有1-2(-4)枚鳞片状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5-8毫米,宽4-4.5毫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稍抱花葶。
鹿蹄草
西藏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 var.tibetana (H. Andr.) Y. L. Chou)与鹿蹄草的主要区别为花葶带紫红色,花为淡红色,萼片为宽披针形。花期7月;果期8月。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和南部。零星生于海拔3600-4000米的林下。
分布于中国陕西、青海、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长在海拔700-4100米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
鹿蹄草
鹿蹄草
观赏
鹿蹄草
保健
鹿蹄草
美容
在化妆品工业中,使用其提取液研制成美容化妆品,用于滋润皮肤,治疗和预防皮肤性疾病的发生。将鹿蹄草浸剂添加硫酸镁浓缩为糊状,并配以酒精,少量氨水调制成美容化妆品,用于治疗粉刺,有明显的作用。
鹿蹄草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