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椰 编辑
酒椰(Raphia vinifera P. Beauv.)是棕榈科酒椰属 的中等乔木, 高可达5-10米。茎直立;叶为羽状全裂,羽片线形,中脉及边缘具刺,叶柄粗壮,基部边缘呈撕裂纤维状;多个花序从顶部叶腋中同时抽出,整个花序轴被许多大的苞片状的佛焰苞包着;果实椭圆形或倒卵球形,果顶具短尖的喙;种子卵状长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为第三年的3-10月。 酒椰又名“象鼻棕”, 因其花序颇似大象的鼻子,故得此名。
酒椰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南宁以及台湾等地区。 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贫瘠的砖红土壤也能生长。其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
酒椰的花序汁液可制成棕榈酒,其树形优美,还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树种,特别是果实独特,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叶子耐腐,可用于盖屋顶,羽片中肋可作编织材料,羽片的下表皮可制成“拉菲亚纤维”。
中文名:酒椰
拉丁学名:Raphia vinifera P. Beauv.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棕榈目
科:棕榈科
属:酒椰属
种:酒椰
命名者及年代:Beauv.,1806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酒椰又名“象鼻棕”, 因其花序颇似大象的鼻子,故得此名。
茎直立,中等乔木状,高达5-10米。叶为羽状全裂,全长12-13米;羽片线形,长1.2-2米,宽3-5厘米,中脉及边缘具刺,上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柄粗壮,长达1.5-1.8米,基部边缘成撕裂纤维状。
酒椰
果实
种子
酒椰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南宁以及台湾等地区。
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
种子采收:酒椰从幼果形成到成熟需很长时间,鉴定种子是否成熟、能否采收是保证种子发芽的关键。其外种皮金黄色,光泽度强,鳞片坚硬,外种皮与种子开始分离(摇动果实,种子能摆动),表明种子已充分成熟,即可采收。
种子处理:待种子能够轻轻摆动即可剥裂种壳,剥壳时,切勿损伤种子及胚,以免播种后种子受污染而腐烂变质或蚂蚁咀食而丧失发芽力。
催芽:置于温室玻璃房和温棚玻璃瓦房,室内温度分别保持32-38℃和28-35℃。以消毒过的粗沙或细沙为基质,提高其表层温度,保持良好的透性。播后40天观察胚的着生位置,将着生胚的一面侧放于沙床上,每天浇水湿润。60天后胚开始萌动,100天左右长出第一片叶。
酒椰
移苗:酒椰幼苗的移栽比较容易,胚根伸出4厘米至第一、二叶片长出都可移栽,根过长可剪断,有利于侧根生长。由于侧根生长较快,移苗袋需宽大一些,袋长40厘米,宽12厘米,否则影响根系生长幼苗生长快,移苗30天后高达24-30厘米。袋苗在苗床上需搭设阴棚架,利于幼苗生长。
定植:酒椰需两次定植,袋苗高40-50厘米左右进行苗圃定植,株行距50厘米左右,定植后仍需适当遮荫,待苗长到1米以上即可出圃定植选择地势开阔,阳光充足,易于排灌的土壤最佳。因酒椰根系为浅根系植物,故定植穴以80×80×80厘米为宜。定植后管理中可适当培土,以促进侧根生长。
管理:植后注意浇水。干热季浇水同时加覆盖,冬季出现5-8℃低温时用塑料布将植株围起来,面上加盖遮阴网,白天打开网,晚上盖上。
酒椰的花序汁液可制成棕榈酒,其树形优美,还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树种,特别是果实独特,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叶子耐腐,可用于盖屋顶,羽片中肋可作编织材料,羽片的下表皮可制成“拉菲亚纤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