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叶竹节椰 编辑

棕榈科竹节椰属植物

拱叶竹节椰拱叶竹节椰

拱叶竹节椰(学名:Chamaedorea cataractarum Mart.)是棕榈科、竹节椰属丛生植物,株高可达3米。叶羽状,排列整齐,叶轴每边有羽片13-16片;羽片主脉及侧脉明显凸出于背面,正面两侧脉明显下凹,先端弯垂,叶色墨绿,表面有亮丽光泽;雌雄异株,佛焰花序近基部抽出,有几条分枝,单一,细长;花小,黄色。果卵球形,0.8厘米×0.6厘米,淡红色;种子卵球形,熟时黑色。原产墨西哥等地,中国台湾有引种,在中国云南、广州有引种。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耐阴性强,耐寒性较强,可耐-4℃低温。

拱叶竹节椰是优良的室内中型盆栽观叶植物,适合摆放的位置为客厅、书房、卧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拱叶竹节椰

拉丁学名:Chamaedorea cataractarum Mart.

别名:富贵椰子、璎珞椰子、富贵椰、缨络竹节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初生目

科:棕榈科

属:竹节椰属

种:拱叶竹节椰

命名者及年代:Mart.,1849

形态特征

编辑

拱叶竹节椰

拱叶竹节椰的茎丛生,矮,盆栽高1-1.2米,株高可达3米。叶羽状,排列整齐,叶轴每边有羽片13-16片;羽片主脉及侧脉明显凸出于背面,正面两侧脉明显下凹,先端弯垂,裂片宽1-1.5厘米,平展,叶色墨绿,表面有亮丽光泽。

拱叶竹节椰雌雄异株,佛焰花序近基部抽出,有几条分枝,单一,细长;花小,黄色。果卵球形,0.8厘米×0.6厘米,淡红色;种子卵球形,熟时黑色。5月中旬开花。果实7-11月间成熟。每千克种子约3000粒。

近种区别

编辑

拱叶竹节椰盆栽时与袖珍椰(Chamaedorea elegans Mart.)、玲珑竹节椰(Chamaedorea seifrizii Burret)和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 (H. Wendl.) Beentje et Dransf.)较相近。它们的区别在于袖珍椰比较矮,仅半米高,叶子密生;玲珑竹节椰通常高1米,高大似竹,节间茎干露于叶鞘之外;拱叶竹节椰仅成年叶拱形而下垂,叶较玲珑竹节椰较密,茎干不外露于叶鞘;散尾葵叶柄为黄色而可以识别。而拱叶竹节椰的别名缨络竹节椰易与璎珞豪爵椰(Howea belmoreana Becc.)混淆,璎珞原意为珠玉颈饰,故正字为璎珞而非缨络,指璎珞豪爵椰的果实围树而下垂,与拱叶竹节椰的形态特征有很大区别,因此应注意分别。

五种形态比较

拱叶竹节椰拱叶竹节椰

玲珑竹节椰玲珑竹节椰

袖珍椰袖珍椰

散尾葵散尾葵

璎珞豪爵椰璎珞豪爵椰

产地生境

编辑

拱叶竹节椰原产墨西哥等地,中国台湾有引种,在中国云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引种。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耐阴性强,耐寒性较强,可耐-4℃低温。

育植技术

编辑

繁殖:拱叶竹节椰采用播种法繁殖,播种后经89天发芽。

水分:夏秋季空气干燥时,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这样有利于生长,同时可保持叶面深绿且有光泽,冬季适当减少浇水量,以利于越冬。

施肥:对肥料要求不高,一般生长季每月施液肥1-2次,秋末及冬季稍施肥或不施肥。

基质:栽培基质以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壤土为佳,盆栽时一般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4河沙和少量基肥培制作为基质。

光照:喜半阴条件,忌阳光直射。可放在室内有阳光照射处养护,夏季可接受阳光的直射,但当夏季光线强烈时,应及时采取遮阴措施,适当浇水喷雾,防止叶片卷曲萎蔫。

温度:性喜高温高湿及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20-30℃,冬季温度在13℃左右时进入休眠状态,需放置室内越冬。

病虫防治

编辑

在高温高湿下,拱叶竹节椰容易发生褐斑病,应及时用800-1000倍托布津或百菌灵清防治。在空气干燥、通风不良时也易发生介壳虫,除人工刮除外,还可用800-10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编辑

拱叶竹节椰盆栽植株净高1-1.2米,株形优美,姿态秀雅,叶色浓绿光亮,耐阴性强,是优良的室内中型盆栽观叶植物,置于家中,显得灵巧别致,富有热带风光的情调。适合摆放的位置为客厅、书房、卧室。

下一篇 美国蜡梅

上一篇 天鹅绒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