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柄薯蓣 编辑
细柄薯蓣(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 & Sav.),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劳伤无力。
中文名:细柄薯蓣
拉丁学名: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 & Sav.
别名:小黄连、野生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薯蓣目
科:薯蓣科
属:薯蓣属
种:细柄薯蓣
分布区域: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
生于海拔800-1100m的海滨岩石、山谷疏林或内陆山凹、溪畔灌丛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永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根茎。
味苦、辛,性平。
归肝经。
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劳伤无力。
1、治脾胃亏损、病后体虚:细柄薯蓣60g。炖肉食。(《湖南中草药常用手册》)
2、治糖尿病:细柄薯蓣15g,覆盆子、花粉、麦冬各9g。水煎服。(《湖南中草药常用手册》)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细柄薯蓣线稿图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0.5-1.5cm。表面淡灰黄色,有明显的环状节和节间。质坚硬,断面淡黄色。鲜品具粘丝。有的地区多切成薄片,切面呈淡黄色。气微,味苦。
《浙江药用植物志》:“风湿痹痛,筋脉拘孪,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劳伤无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