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羽叉叶苏铁 编辑

苏铁科苏铁属植物

多羽叉叶苏铁多羽叉叶苏铁

多羽叉叶苏铁(Cycas multifrondis D. Y. Wang)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树干圆柱形,叶痕宿存;鳞叶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密被棕色绒毛,羽叶4-10片,幼叶锈色,羽片27-44对,中脉两面隆起,条形,1-2(3)次二叉分歧,深绿色,有光泽,坚质至革质,先端渐尖,基部樱形,下侧明显下延;雄球花纺锤状圆柱形,小孢子楔形,不育部分盾状,密被短柔毛,先端具短尖头;大孢子密被锈色绒毛,后逐渐脱落,顶片卵形至卵圆形,边缘齿状深裂,两侧16-19对侧裂片,裂片纤细,先端芒尖,顶裂片钻形至披针形;胚珠6-8枚,扁球形,无毛,具小尖头;种子近球形,熟时黄褐色。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常生长于海拔100-1000米的中低山石灰岩山地雨林下。

树形优美,羽叶常绿有光泽,极具观赏价值。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一级。

(概述图参考来: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多羽叉叶苏铁

拉丁学名:Cycas multifrondis D. Yue Wang

别名:虾子苏铁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苏铁目

科:苏铁科

属:苏铁属

种:多羽叉叶苏铁

命名者及年代:D.Y. Wang,1996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植物学史

编辑

1995年,王定跃开始注意到原产中国云南的“叉叶苏铁”与原产广西的叉叶苏铁在羽叶特征上有所不同。6月底作者赴厦门调查,发现滇西产的“叉叶苏铁”大孢子叶球与大孢子叶与叉叶苏铁明显不同,后来在福州树木园发现其羽叶数目较叉叶苏铁多的特征更加明显,于是就取名为多羽叉叶苏铁。王定跃(2000)和黄玉源(2001)均将其看做独立的种,而Chen&Stevenson(1999)、陈家瑞(2000)和Whitelock(2002)将多羽叉叶苏铁作为叉叶苏铁的异名处理,认为它们是同一物种,但未给出合并的根据。

形态特征

编辑

宏观特征

多羽叉叶苏铁

树干圆柱形,干可达40厘米,叶痕宿存;鳞叶三角状披针形,长11-14厘米,宽5-6厘米,背面密被棕色绒毛,羽叶4-10片,幼叶锈色,羽叶长275-350厘米,叶柄长110-160厘米,下部疏被短柔毛,刺40-78对,刺长3-5毫米,间距1.5-2.5厘米,羽片27-44对,中部羽片长(14)22-41厘米,宽(1.1)1.4-2.5厘米,中脉两面隆起,条形,1-2(3)次二叉分歧,深绿色,有光泽,坚质至革质,先端渐尖,基部樱形,下侧明显下延,小叶柄长0.5-3.5厘米;雄球花纺锤状圆柱形,长35-40厘米,径5-7厘米,小孢子楔形,长2-2.5厘米,不育部分盾状,宽1.2-1.5厘米,密被短柔毛,先端具短尖头,长约1毫米,两侧具1-3枚细齿;大孢子叶长19-23厘米,密被锈色绒毛,后逐渐脱落,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8-2厘米,宽6-8米,边缘齿状深裂,两侧16-19对侧裂片,裂片纤细,长2-4厘米,粗约1-2毫米,先端芒尖,顶裂片钻形至披针形,长3-6.5厘米,宽2-5毫米,有时有1对小裂片;胚珠6-8枚,扁球形,径约5毫米,无毛,具小尖头;种子近球形,径约3厘米,熟时黄褐色。花期4-5月,种子10-11月成熟。

微观特征

羽片横切面:角质层较厚,约4.0微米,远轴面的角质层较薄,约3.6微米。中脉区向两面隆起较明显。叶缘呈鸟喙状,平直。羽片厚度为0.32毫米,叶表皮细胞近方形或扁长方形,壁厚,排成整齐的1列。气孔仅分布于下表面,宽约85微米,不下陷。下皮层厚壁细胞仅分布于中脉隆起区和叶缘,近轴面和远轴面的下皮层厚壁细胞均为2-3列;叶缘厚壁细胞2-3列,仅喙尖处稍厚。栅栏组织为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平均长度为93微米,位于近轴面表皮细胞下方,栅栏组织延伸至中脉上方,在中脉两侧连续,在中脉隆起处的细胞较短。海绵组织的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于副转输组织两侧,每侧仅有2-3层细胞,含晶细胞未见。副转输组织发达,多达5层,由伸长的薄壁组织细胞、有具缘纹孔的管胞和分隔纤维组成,分布于海绵组织的中间横卧排列,一端与中脉相连,另一端几乎达到叶缘。转输组织包围维管束两侧。叶脉区仅有中脉,没有观察到其它细小的分枝。中脉在叶片两面隆起,近轴面呈半圆形,远轴面呈浅盆形。近中央为维管束;韧皮部在远轴面,呈弧形;木质部在近轴面,管胞聚集或分散,分泌道较多。小叶柄纵切可观察到2种管胞:孔纹管胞和螺纹管胞,且平行排列。孔纹管胞较螺纹管胞粗,直径约为30-38微米,上具有明显清晰的具缘纹孔,纹孔呈椭圆形或圆形,长轴与管胞长轴垂直,大小约为7-11微米。纹孔式样为互列纹孔式。螺纹管胞直径较小,约为25-27微米。不同的螺纹管胞螺纹螺纹密度不同,在10微米上长度上有2.1-2.7圈螺纹不等。

近种区别

编辑

多羽叉叶苏铁与叉叶苏铁(学名:Cycas bifida (Dyer) K. D. Hill)近缘,但羽叶通常为4-10枚,小叶柄长5-35毫米,大孢子叶顶片之裂片较长而细尖,易于区别。

产地生境

编辑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常生长于海拔100-1000米的中低山石灰岩山地雨林下。

多羽叉叶苏铁小孢子叶球多羽叉叶苏铁小孢子叶球

多羽叉叶苏铁大孢子叶球多羽叉叶苏铁大孢子叶球

多羽叉叶苏铁小孢子叶球多羽叉叶苏铁小孢子叶球

主要价值

编辑

树形优美,羽叶常绿有光泽,极具观赏价值。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19年)——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一级。

下一篇 多歧苏铁

上一篇 长柄叉叶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