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中鲶鱼 编辑
资中鲶鱼,四川省资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资中鲶鱼体表浅黄色,有花斑,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颔长有四须,眼球透明饱满,鳃丝颜色鲜艳、清晰,无异味,肌肉紧密有弹性。
2009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资中鲶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资中鲶鱼
外文名:Catfish in the capital
产地范围:四川省资中县
品质特点:体表浅黄色,有花斑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81号公告
批准时间:2009年8月31日
资中鲶鱼体表浅黄色,有花斑,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颔长有四须,眼球透明饱满,鳃丝颜色鲜艳、清晰,无异味,肌肉紧密有弹性。
项目 | 指标 |
蛋白质≥ | 17.0% |
脂肪≤ | 9.0% |
氨基酸总量≥ | 14.0% |
资中鲶鱼
资中鲶鱼产自四川省资中县,资中地表水资源比较充足,平水年全年地表水总径流量为4.82亿立方米;外来水除沱江每年来水量99亿立方米外,还有球溪河、濛溪河两条主要支流每年来水共7.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3770万立方米;全县建有水库17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33座、小(二)型水库142座,工程蓄水1.28亿立方米,适宜养殖鲶鱼。
资中环境
20世纪80年代起,资中县开始人工养殖鲶鱼。
2006年,资中县成立了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资中鲶鱼
2013年,资中县养殖面积6000余亩,资中县年产量4500余吨;鲶鱼餐馆500余家。2013年,资中鲶鱼产业年产值达2.6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1.2亿元,餐饮业产值达1.4亿元。
截至2017底,资中县鲶鱼养殖示范基地2个,鲶鱼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
资中鲶鱼
2009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资中鲶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1年7月,入选四川省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
资中鲶鱼
地域保护范围
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二)苗种。
来源于资中县境内经检疫合格种苗。
(三)养殖。
养殖环境:养殖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以上。池塘水深前期宜控制在0.8米至1.2米,中、后期宜达到1.0米至2.0米,高温季节要保持较高的水位。每隔10天至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厘米以上。晴天的中午适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平时注意防止缺氧浮头,及时开机增氧。
养殖模式:采用南方大口鲶和鲢、鳙主养和套养模式养殖。
转食驯化:池塘放养当年繁育的鱼种,先投喂添加了诱食剂(经绞碎的鲜鱼糜)的配合饲料进行转食驯化,随着鱼体的增长,可逐步增加并过度到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40%)。放养20天后,对鱼种进行一次筛选,剔除过大或过小的鱼种,使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投喂应设置饲料台,日投饲二次,上午8时至9时,下午5时至6时,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5%至8%,投喂饲料可根据水温高低、天气及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捕捞规格:1.5千克以上。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专用标志使用
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资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资中鲶鱼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