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笛鲷 编辑

脊索动物门动物

红笛鲷红笛鲷

红笛鲷,又称红鳍笛鲷、赤鳍笛鲷(台湾)、红鱼、红鸡仔等。 是鲈形目笛鲷科笛鲷属一种。 体长椭圆形,稍侧扁,体被中大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前鳃盖骨后下缘具细锯齿,有一浅缺口;背鳍2个并连续:胸鳍大、位低、呈镰刀状;腹鳍位干胸鳍基底下方、尾鳍浅凹形,尾柄上缘有一暗色鞍状斑点;背鳍X~14:臂鳍Ⅲ~9、胸鳍17、腹鳍I~5;侧线鳞54~56,体具鲜艳红色,腹部色稍浅,背鳍、皮鳍和尾鳍边缘具或宽或窄的黑边;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000克。

红笛鲷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海南岛、北部湾等海域均有分布,且以北部湾最多。 栖息干水深30~100米的泥沙或礁岩底质,水温为17.6~27.2℃的海区;适宜水温为20.0~26.3℃,最低生活水温为12℃,长时间外于12℃及以下环境会被冻死。 红笛鲷为杂食性鱼类,摄食饵料种类多,包括鱼、虾、头足类等。红笛鲷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较长,由3月份开始可延续到7月,月大量产卵,6月达产卵高峰;平均怀卵36万粒,在水温29~30℃、盐度32的水中经15~16小时可孵出仔鱼。

红笛鲷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南方沿岸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红笛鲷的人工繁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海南水产研究院所于1962年成功进行了人工授精并孵化出仔鱼。1994年台湾进行了红笛鲷人工繁育,获得成功,建立了规模繁殖技术,其后福建省、广东省相继获得人工繁育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种苗生产已达到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Blood-red snapper

别名:红鸡鱼、红鱼、红曹鱼

中文学名:红笛鲷

拉丁学名:Lutjanus sanguine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笛鲷科

属:笛鲷属

种:红笛鲷

亚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Cuvier,1828

保护级别:(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

形态特征

编辑

红笛鲷

红笛鲷体被大栉鳞。背鳍Ⅻ-14,臀鳍Ⅲ-9,胸鳍17,腹鳍I-5,侧线鳞54-56。体长椭圆形,侧扁。头中等大。头长略小于体高。眼中等大,前侧上位,吻长为眼径的1.1倍。眼间隔平滑,在高龄个体则微凸。眼间距为眼径的0.7-1.0倍。口斜,上颌骨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细齿多行,外行齿为较粗尖齿;上颌前端具4个粗壮犬齿。犁骨及颚骨具齿丛。前鼻孔位于吻端至眼前缘的中央。前鳃盖骨后下缘具细锯齿,有一浅缺口。鳞被始于眼后缘上方。峡部具鳞6-7行;鳃盖骨具鳞9-10(12)行。侧线上、下方鳞列皆斜向后背缘。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第一鳍棘短小,第四、五鳍棘最长。几乎等于吻长;鳍条部呈圆形。第六、七鳍条最长,约等于吻长加眼半径。臀鳍第一鳍棘最长,稍短于吻长。胸鳍尖长,镰状,约等于头长减眼半径。腹鳍长约等于吻长加眼半径。尾鳍截形或微凸,边缘呈黑色。生活时体呈鲜红色,腹部色稍浅。背鳍、臀鳍和尾鳍边缘具或宽或窄的黑边,幼鱼白吻部经眼径到达背鳍起点前,有斜黑带。尾柄上有一鞍形黑斑,但成鱼的此种斑纹不明显。

生活习性

编辑

红笛鲷栖息于水深30-100米泥沙或岩礁底质海区。红笛鲷属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栖息底层水温范围为17.6-27.2℃,适宜水温为20-26.3℃,水温低于12℃的时间过长,会被冻死。底层盐度范围为32-35%。红笛鲷为杂食性鱼类,其所摄食的饵料种类很多,如鱼、虾、头足类等。体长150毫米以下的幼鱼较少以鱼类为饵料。

分布范围

编辑

海域范围: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包括红海、非洲东岸。中国的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海南岛、北部湾等海域均产,而北部湾产量最多。

国家地区: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法国南部领土(莫桑比克海峡群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约旦、肯尼亚、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莫桑比克、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中国、菲律宾、日本。

红笛鲷分布图红笛鲷分布图

繁殖方式

编辑

红笛鲷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较长,由3月开始,延续到7月,4月大量产卵,6月达到产卵高峰。体长300毫米左右,平均怀卵36万粒,体长400毫米左右,怀卵106万粒,体长500毫米者怀卵量可达230万粒。红笛鲷卵呈圆形,浮性,卵膜稍厚,具弹性,光滑无色,卵径860-920微米。在水温29-30℃、盐度32%的水中,经15-16小时仔鱼孵出。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编辑

红笛鲷的肌肉(干样)成分中含有(76.93±0.09)%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为(11.60±0.03)%,灰分含量为5.20%,总糖为(0.58±0.02)%,能量含量为(23017.50±13.50)焦/克。氨基酸总的含量为66.79%,其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26.63%,占总氨基酸的39.12%;鲜味氨基酸中的天冬氨酸(Asp)的含量为6.66%、谷氨酸(Glu)的含量为9.91%、甘氨酸((Gly)的含量为4.61%,丙氨酸(Ala)的含量为5.17%。肌肉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EAP含量为6.64%,DHA含量为12.59%。EPA和DHA可降低血脂含量、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以及提高血管的韧性,从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EPA和DHA还具有抗衰老、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等功能。红笛鲷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钠、磷、钙、锌、Fe、铁等的含量也较高,其中钠含量为282毫克/100克,磷含量为237毫克/100克,钙含量为129毫克/100克,铁含量为1.624毫克/100克,锌含量为2.554毫克/100克。所以红笛鲷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这也是红笛鲷成为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沿岸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的原因。

下一篇 二长棘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