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鱼 编辑

鲈形目金线鱼科金线鱼属动物

金线鱼金线鱼

金线鱼是鲈形目金线鱼科金线鱼属鱼类,又称红杉、黄线、金线鲢。 体呈椭圆形,稍延长,侧扁,长可达35厘米;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背鳍长;尾鳍叉形,上叶末端延长成丝状,但幼鱼期较无明显的延长;被小型栉鳞。全体呈浅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6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背鳍及尾鳍上缘为黄色,背鳍中下部有一条黄色纵带,臀鳍中部有2条黄色纵带。

金线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东部。在中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皆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泥底或沙底区。 广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兼食浮游生物。栖息于近底层,平时集群,但群体不大。卵期为2—6月,3—4月为盛产期。怀卵量约4万—13.9万粒。

金线鱼肉质丰厚,鲜嫩味美,食用价值高,鲜食或盐制品,均受消费者喜爱。 也有一定的医药价值,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入心、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功效,主治肾阳虚、四肢无力等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线鱼

别名:黄线、红三、红衫、红哥鲤、吊三、吊鲤、立鱼

拉丁学名:Nemipterus virgatus

界:动物界

目:鲈形

科:金线鱼

属:金线鱼

分布区域: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编辑

金线鱼体侧扁,纺锤形,体长 8~19 cm,背部隆起,额头略平或下凹,两对胡须。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鳍条较黑,细鳞,鳞片仅分布于体侧,背腹无鳞或少鳞,鳞片呈黄色,有光泽,侧线呈金黄色,故名金线鱼。喜栖于水质清新的多石块的水域,由于视觉退化,嗅觉发达,怕阳光,所以多夜晚外出觅食,食性以植物性为主,主食植物种子,常出入湖泊沿岸有地下水流出的洞穴。在每年 4~5 月份,雌雄鱼集群溯入洞穴,在砾石上产卵、孵化。繁殖最佳温度为18~22℃,生存温度为 5~26℃。

金线鱼

近种区别

编辑

金线鱼

六齿金线鱼

体量

体长 8~19 cm

一般体长17~25厘米,体重150~200克

特征

背部隆起,额头略平或下凹,两对胡须。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鳍条较黑,细鳞,鳞片仅分布于体侧,背腹无鳞或少鳞,鳞片呈黄色,有光泽,侧线呈金黄色

背缘、腹缘粗壮,钝圆、眼大、唇厚.头前无鳞。体侧有二条浅蓝色纵带和5~6条淡黄色纽带、背鳍红色,有黄色边缘、臀鳍白色,中间有一黄色条纹。尾鳍红色,上叶尖部黄色

图片

金线鱼金线鱼

六齿金线鱼六齿金线鱼

分类

编辑

短尾金线鱼

体长形,体长为体高约近6倍。尾鳍上叶延长成丝状,长度较短。头部红褐色,从鼻孔至眼后部和从吻端至眼下部各有一黄条。体侧有儿条暗淡的黄带,腹部有一条明显的宽黄带。背鳍浅红色,边缘黄色,鳍膜上有一黄线和一淡蓝线。尾鳍粉红色尾叉内缘深红色,上叶末端的短丝黄色。

丝尾金线鱼

体呈椭圆形而稍长,尾鳍上叶延长成 丝状。全体浅红色,体侧有二条纵带 , 一条淡黄色,从吻端经颊部,沿侧线下方至尾鳍基 , 另一条黄色,前宽后狭,从胸鳍基至尾鳍基。背鳍玫瑰红色,第一鳍棘至第二鳍棘的上半部鲜红色,第二鳍棘以后的边缘黄色。腹鳍灰白色,鳍基附近有一黄斑,腋鳞白色。臀鳍白色,鳍膜中部有一宽黄带。 尾鳍玫瑰红色,上叶的鳍条和丝 状延长黄色,尾叉内缘红色。

黄边金线鱼

体呈长椭圆形,尾鳍上叶稍长于下叶。体浅红色,体侧中部有二条较宽的黄色纵带,一条从鳃盖后上缘至尾鳍基,另一条从鳃盖经胸鳍至尾鳍基。背鳍玫瑰红色,边缘是较宽的深黄色,中部有一条蓝线。 腹鳍灰白色,腋部和腋鳞黄色。 臀鳍灰白色,尾鳍红色,上叶尖端附近有一大黄斑。

玫瑰金线鱼

体近长椭圆形。鳍较高,鳍棘与鳍条约等长,鳍棘部的鳍膜边缘,稍缺凹。全体玫瑰红色,体侧有不 明显黄色纵带。在侧线起点的稍后方有一淡红斑,背部有9个褐 色鞍形斑纹。 背鳍玫瑰红色,在第六鳍棘后的边缘橙黄 色。 腹鳍和腋鳞微带红色。臀鳍灰白色。尾鳍玫瑰红色,下叶较淡。

经济价值

编辑

为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肉质细嫩,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是相当大众化的食用鱼类,适合各种烹调方式。但近十年渔获量下降三成,面临捕捞过度以及栖息地破碎的问题,尤以捕捞幼鱼的问题较为突出。

人工塘养下自然繁殖

编辑

要解决金线鱼人工塘养下能自然繁殖,单有摸拟的金线鱼天然生活环境还不行,还必须采取必要的生物学措施来阻止其性腺退化,才能达到人工塘养下自然繁殖的效果。

1、尖头金钱鱼的自然繁殖

尖头金线鱼个体较小,最大个体可达 100~150 g,常见的为 50~100 g,头尖长,体表光滑无鳞,其 2 龄开始性成熟,繁殖时间为每年 10 月底至 12 月初,是石林县黑龙潭水库中库存量最多的一个优质土著鱼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市场开发潜力,在驯养过程中除了根据金线鱼的生活习性,尽量满足其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外,于每年 8 月中下旬开始,在人工饵料中添加适量促性腺发育激素和多种维生素,以促进其性腺正常发育达到自然繁殖效果。

2、大头金线鱼的自然繁殖

大头金线鱼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达 500 g,常见个体 200~300 g,头大,口上位,体表被金色细鳞,外观美丽,龄性成熟,其繁殖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每年 1~2 月 (小寒、大寒、立春 3 个节气)。大头金线鱼在黑龙潭水库的储量相对较少,与尖头金线鱼相比,储量约为尖头金线鱼的 1/5。每年 12 月至次年2 月,在补充的人工饵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发育激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促进大头金线鱼性腺正常发育。

两种金线鱼亲鱼通过摄入添加在饵料中的一部分促性腺发育激素和维生素,并通过亲鱼皮肤渗透吸入一部分从饵料中释放在水体中的促性腺发育激素,以达到阻止亲鱼性腺退化,正常发育进入正常自然繁殖的效果。

人工养殖研究

编辑

在掌握金线鱼对自然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及繁殖习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金线鱼的人工养殖及繁殖。

驯化迁移

通过驯化养殖,慢慢地脱离原来的自然环境,迁移到与原生地相似的自然环境中,看其能否生存、繁殖。在驯化过程中派专人看管、观察、测量、记录,分析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

人工模拟环境的建造

金线鱼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漆黑环境,还要有一定的流水条件。人工模拟环境的建造包括:人工养殖模拟环境和人工繁殖模拟环境的建造。人工养殖模拟环境的建造是为了饲养成鱼或商品鱼,人工繁殖模拟环境的建造是为了提高繁殖率,增加种群数量,保证养殖种

人工养殖模拟环境的建设

建设蓄水池和鱼池,蓄水池的水位应高于鱼池水位,可人工建造,也可选择水位较高的池塘或上域的湖泊要保证水质良好,污染轻。主要作用是制造人为的天然流水(地下水)。鱼池的建设应南北走向,以长8m、宽6m 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池底安置喷水管,每平方米 1 个喷口为宜,控制水压,不宜让水过速喷出。在鱼池中设隐蔽设施或在鱼池上方加盖遮光设施,但不要全部遮严。

人工繁殖模拟环境的建设

金线鱼的繁殖条件严格和复杂,要求在有地下水流出的洞穴中,水质要清新,溶氧丰富,在砾石上产卵孵化。所以金线鱼人工繁殖模拟环境的建设也就复杂困难的多。一般采取在人工养殖模拟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除池底铺沙,放石之外,上面要加盖遮光设施,提高喷水管水量水速。

金线鱼资源保护措施

编辑

生态环境保护

金线鱼

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客观需要,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时,直接威胁着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大坝冲溶洞自然环境优美,四面环山,洞中泉水长年不断,洞外有一深潭,清澈透明,非常适宜金线鱼的生存与繁殖。但是近些年,由于电站的修建以及农民的填潭造田,不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破坏了金线鱼的生长环境,严重影响着金线鱼的生长与繁殖,特别是雨季,山洪暴发,水量大,水流湍急,鱼卵、幼鱼随洪水冲走、冲死,损害种群数量和结构,人为捕捞尤其严重。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1)扩大潭面,改善潭的环境。

2)隔离洪水。用石块沿潭边洪水沟砌堤,把旁边山沟洪水同水潭隔离,引流到下域,避免洪水的冲击。

3)建造缓冲带。在水潭下方建一横坝,与引流堤相连,提高水位,扩大水面,降低流速,形成一定稳定水体。

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控制

对金线鱼最直接的危害是人们的捕捞行为,如过量捕捞、电鱼等恶劣行为,直接威胁着金线鱼的生存与繁殖。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严格控制打击不良行为和渔业犯罪行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1)提高人们对资源的保护意识。通过广播宣讲资源的重要性和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性,使人们认识保护资源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而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2)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提高渔政工作水平,加强渔业法律知识的宣传;严格惩罚非法渔业活动,严格控制过量捕捞行为。对违反渔业法,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除赔偿损失和罚款外,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在潭边竖立保护碑警示。金线鱼生态保护区禁止捕捞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任何行为,违者按其情节轻重给予 50~100 元罚款;屡教不改者除罚款5000 元以上,还要按《资源保护法》和《渔业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金线鱼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01 千卡
蛋白质18.6 g
脂肪2.9 g
胆固醇54 mg
饱和脂肪酸0.9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3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7 g
118 mg
29 mg
128 mg
300 mg
102 mg
0.05 mg
1.4 mg
0.04 mg
0.66 mg
48.3 μg
维生素A20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3 mg
烟酸(烟酰胺)4.8 mg
维生素E0.61 mg
展开

下一篇 玉筋鱼

上一篇 二长棘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