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甲鱼 编辑
白甲鱼是鲤形目鲤科白甲鱼属鱼类,又叫白甲、爪流子。 身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隆起,腹部圆,尾柄细长;头短而宽,吻钝圆而突出,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钩走向口角;口下位,下颌具锐利的角质前缘;唇后沟仅限于口角,吻须已经退化;背鳍外缘略内凹,具有1根后缘有锯齿的粗壮硬刺,其尖端柔软,尾鳍深叉形;鳞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腹鳍部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
白甲鱼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典型的急流性底栖鱼类,多栖息于河床底质为砾石的河段。食性杂,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 生殖季节集群溯河而上作短距离生殖洄游。 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 怀卵量2万—7万粒。
白甲鱼肉质肥美、细嫩多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经济价值较高,适宜养殖范围广。
别名:白甲、爪流子
中文学名:白甲鱼
拉丁学名:Onychostoma sima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鲃亚科
属:白甲鱼属
生境:流水石底河流
白甲鱼
多鳞白甲
所属纲目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
多鳞白甲鱼
生活习性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
相关图片
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为山溪鱼产中之上品。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
南方白甲
南方白甲鱼
生活在急流、底多砾石的江段,刮食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主。4月底至6月在砂石底的急滩或深潭产卵。中等体型,常见体重250~1000g,肉嫩,多脂,味美,为地区性主要经济鱼类。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和海南岛各水系。
四川白甲
四川白甲鱼
四川白甲鱼
通常个体大的产卵期要早些。亲鱼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进行孵化。
四川白甲鱼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可以驯化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在水库中加以繁殖更是优良品种。
高体白甲
高体白甲鱼 高体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pus)又称高体铲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高身鲴、赦免、兔仔。英文名:Sharp-jaw barbel 。
濒危等级:易危。
高体白甲鱼
本种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
本种过去曾为台湾省产的淡水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河川自然环境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水利建设工程引起水文条件变化,水流量减少,水位降低,鱼类正常的繁殖和生活均受影响;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水质的恶化,原有生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加之过度捕捞等综合因素,促使本种数量的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易危状态。
细长白甲鱼
细长白甲鱼纲名: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 目名: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名: 鲤科 (Cyprinidae )
属名: 突吻鱼属 (Varicorhinus Ruppell )
种名: 细长白甲鱼 (Onychostoma elongatus Fang )
分布描述: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
少鳞白甲
少鳞白甲鱼
喜生活于江河流水环境。个体中等大,常集小群活动。以着生藻类为食。
分布于澜沧江水系。
稀有白甲
稀有白甲鱼
生活在砾石底、水流湍急的江段。食着生藻类。常见体重0.5~3市斤。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
小口白甲
小口白甲鱼
为江河流水生活的鱼类。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珠江卵形
珠江卵形白甲鱼 鲤科
珠江卵形白甲鱼
体侧扁,较高,略呈菱形。头短宽,吻圆钝。口甚宽,横裂,占整个吻腹面。下唇限于口角。下颌外露,角质边缘锋利。须2对,短小。背鳍刺强,具锯齿,分枝鳍条8~9。尾鳍深分叉。
生活在江河流水中,常在激流石滩刮食着生藻类。常见体重0.5~1kg。肉细味美,为地区性经济鱼类之一。
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
烹饪方法
剁椒蒸鱼
主料:新鲜白甲鱼鱼肉一块(选鱼头以下鱼尾以上腹部一段,一斤左右), 剁椒一瓶
剁椒蒸鱼
蒸锅内水烧开,把鱼放入蒸架上(一定要先烧开水再放鱼,无数前辈无数次这样说到,总不会错的),盖上盖子大火蒸七八分钟,关火后虚蒸七八分钟。
捡出表面上的葱段、姜片丢弃,撒上备好的红椒米和姜米、葱花、香菜,如果用红剁椒的话,可以最后不用红椒米,如果刀功好的话,用大葱和生姜切成又细又长的葱姜丝洒在上面,也相当漂亮。
淋上蒸鱼酱汁(酱汁要热的味道才好,可以和鱼同蒸,也可用微波加热)。
淋上适量热油,油温也一定要高,去腥提鲜香。
酸菜鱼
酸菜鱼的做法:
鲜白甲鱼1尾 1250克 泡青菜 200克 姜 15克 味精 1克
蒜 10克 鸡蛋清 2个泡红辣椒 15克 鲜汤 1500克
川盐 5克 混合油 50克 胡椒粉 3克料酒15克 花椒 1克
酸菜鱼的做法1. 将四川酸菜改刀切片,用水泡一下,然后再冲洗一下,以免太咸。
酸菜鱼的做法2. 将鲤鱼宰杀干净,待用;
酸菜鱼
酸菜鱼的做法5. 鱼骨切5厘米长的段; 鱼头从中间劈开,一份为二,待用; 在油锅内下入泡椒、大蒜,爆香; 后入四川酸菜,小火慢炒1分钟,倒入高汤或清水,大火烧开; 然后,放入鱼头和鱼骨,盖上锅开,大火烧5分钟; 加入少量、味精和胡椒粉; 最后慢慢下入鱼片,看到鱼片全部发白后半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工艺关键:
1.必须用鲜活白甲鱼,方可做汤菜,亦可整鱼入馔,去鳃及内脏,剔甲洗净,两侧剞刀,斜切两段,入汤碗时对齐。
2.整鱼不要炸硬,过油除腥即可。武火熬鱼,才能出白色奶汤。泡青菜后下,煮的时间一长,汤色发黑发暗,汤味皆差。
营养价值
白甲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9 种氨基酸 . 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值为64.12% , 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7.86%, 占氨基酸总量的12.26% , 而谷氨酸是脑组织生化代谢中的重要氨基酸, 参与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 赖氨酸的含量同样较高, 占氨基酸总量的9.05% , 赖氨酸是人乳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因而白甲鱼是优质的催乳食品; 色氨酸含量最低, 仅为0.14%, 这种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与所报道的月鳢、鳗鲡 、中华鳖 、异育银鲫 、黄鳝等水产品基本一致.
白甲鱼肌肉中赖氨酸( Lys) 的含量超过FAO/WH O 模式和鸡蛋蛋白质, 为前者的11 46 倍, 这对于以谷物食品为主的膳食者来说, 它可以弥补谷物食品中赖氨酸的不足, 从而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白甲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8 种脂肪酸 , 即饱和脂肪酸( SFA) 8 种, 不饱和脂肪酸( UFA) 10 种,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 MU FA) 3 种,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 7 种. 脂肪是加热产生香气成分不可缺少的物质, 尤其是高含量的PU FA 能显著地增加香味,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的多汁性. 白甲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肌肉脂肪酸的81.35% ,白甲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 其中钙磷含量比较高, 铜铁锌的比值也较合理.
1 人工授精
2000年在长江中收集亲鱼, 在长江水体中用网箱进行人工繁殖, 2004年从长江中收集亲鱼, 利用池塘进行人工繁殖。
结果表明, 白甲鱼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培育进行鱼苗繁殖。人工授精应选择卵巢轮廓明显、具有流动感、腹部较软、生殖孔肿胀微红的产卵雌性亲鱼个体; 雄鱼则选择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精液见水后立即散开的个体。催产药物选用鲤鱼脑垂体素( PG), 用量为3~ 4mg /kg体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 - A2 ), 用量为5~ 10 Lg /kg体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用量为800~ 1 500 IU /kg体重。雌鱼分2次注射,第一次为总剂量的1 /6 ~ 1/8, 第二次注射余量, 注射时间间隔10~ 12 h; 雄鱼1次性注射, 剂量为雌鱼的1 /2。产卵效应时间确定按具体水温而定, 水温18~ 27. 5 摄氏度 , 其效应时间为15. 5~ 31. 5 h。由于白甲鱼受刺激后爱跳, 故催产池上面需加盖网具。人工授精是待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 立即将产卵池中的亲鱼捞取进行人工授精。具体方法是将卵粒和精液同时挤入干净的容器中, 轻微搅动1~ 2m in, 然后加入清水, 边搅动边加水, 3~ 5 min后, 待卵的黏性自动脱落, 将受精卵放入微流水孵化槽中孵化。
2 幼苗培育
刚出膜的仔鱼有卵黄囊, 卵黄囊较大, 呈球形, 约占体长的1 /3, 淡黄色, 喜集群于池角。身体不能平游, 只能侧卧在水底, 经过5~ 6 d, 鱼苗才能自由平游并开始进食。在仔鱼平游和开口后, 采用在室内具微流水的小水泥池进行短期培育,每日投喂2~ 4次经过40目网布过滤后的蛋黄、枝角类或桡足类昆虫、轮虫等, 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育苗用水池以具有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为佳, 面积为10m2 以上, 水深为50~ 60 cm, 要求池底及池壁四周光滑, 长期有微流水。放养密度为3 000~ 4 500尾/m3。放养鱼苗时首先将培育池中水温调节好, 温差不能超过2 摄氏度 , 鱼苗放池1 d后首先用纱布过滤的蛋黄浆投喂, 第二天开始投放天然的生物饵料如小型枝角类、桡足类无节幼虫及轮虫。鱼苗生长到体长2 cm 以上时进行分池培育, 分池放养密度为1 000 ~1 500尾/m3, 池水温差调节不超过2. 5 摄氏度 , 鱼苗分池放养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 并开始逐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含蛋白质40% ~ 42% )。待鱼苗体长生长到3 cm以上时进行大规格池塘鱼种放养, 此时池塘大小扩大到1 000~ 1 500 m2, 保证水源充足, 水深在1. 5 m 左右, 放养密度为4 000 ~ 5 000尾/667m2。白甲鱼种苗培育阶段常见寄生虫和病害有小瓜虫、车轮虫、杯体虫等以及细菌性病害如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等, 要定期加强鱼病防治, 防治方法与四大家鱼基本相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