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口裂腹鱼 编辑
重口裂腹鱼,俗称雅鱼、重口、重口细鳞鱼、重唇细鳞鱼、细甲鱼。是鲤科、裂腹鱼属冷水性鱼类。 体长而稍侧扁,头钝锥形;口下位,呈弧形下颌角质化较轻;下唇较发达,唇后沟连续;须两对;鳞细小,排列整齐,肩区、臀鳍和肛门两侧具大型鳞片,胸部自鳃峡以后具有明显的鳞片;侧线完全;体背青灰色,腹部银白色,部分较小个体背部有黑色小斑点;尾鳍淡红色。
重口裂腹鱼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支流中,尤以嘉陵江、岷江、沱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多见。陇南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流域均有野生重口裂腹鱼分布。平时多生活于缓流的沱中,摄食季节在底质为沙和砾石、水流湍急的环境中活动,秋后向下游动,在河流的深坑或水下岩洞中越冬。此种以动物性食料为主食,其口能自由伸缩,在砾石下摄食。其食物中几乎全是水生昆虫和昆虫幼体,此外,它们也吞食小型鱼类、小虾及极少量的着生藻类。它们的生殖季节一般在8-9月,产卵于水流较急、的砾石河床中。
重口裂腹鱼已收录于2007年中国农业部根据《渔业法》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修订重点保护渔业资源品种名录”的规定,公布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2007年农业部公告第948号)。
中文名:重口裂腹鱼
拉丁学名:Schizothorax (Racoma) davidi (Sauvage, 1880)
别名:重口细鳞鱼、雅鱼、重口、重唇细鳞鱼、细甲鱼。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裂腹鱼属
种:重口裂腹鱼
亚门:脊索动物门
亚属:弓鱼亚属
亚目:鲤亚目
亚纲:辐鳍亚纲
亚科:裂腹鱼亚科
族:裂腹鱼族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重口裂腹鱼
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中,尤以嘉陵江、岷江、沱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见多。
重口裂腹鱼
此种鱼肉质肥美,富含脂肪。生长较快,个体也较大,一般可长至1-3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产量丰富,在产区的产量仅次于齐口裂腹鱼。在雅安一带,与齐口裂腹鱼统称“雅鱼”,与齐口裂腹鱼同以“雅安砂锅鱼头”而闻名四方。除肉可食用外,其卵虽有毒,煮熟后也可食。系长江上游各支流水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当地发展中小型水体养殖业的放养对象。为上游冷水性鱼类,平时多生活于缓流的沱中,摄食季节在底质为沙和砾石河床中。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白色珠星。成熟雌鱼的期卵巢为水袋形,卵粒为橙黄色。以动物性食料为主。
繁殖 产卵期一般在8-9月,产卵于水流较急的砾石河流中,在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白色珠星。性成熟雌鱼的iv期卵巢为长袋形,卵粒为橙黄色。
重口裂腹鱼
重口裂腹鱼
裂腹鱼属
根据中国西藏北部发现的化石证明,裂腹鱼类可能是在第三纪的晚期起源于原始的亚科鱼类。
生态环境
1.水质改良 可通过注入清水或其他水源来稀释养殖池中的有害代谢物:也可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复合菌等)以形成优势菌群,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还可移植一些沉水性植物(如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草等)净化水质,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重口裂腹鱼的抗病能力。
重口裂腹鱼
3.控制生态环境 通过清塘除去野杂鱼,清除竞食生物,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机理来控制或杀灭病原体,以保持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促使重口裂腹鱼健康生长。
鱼病防治
重口裂腹鱼(雅鱼)
1.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早治疗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消毒养殖池。平时积极进行预防,尽量减少鱼体受伤,鱼种入池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保持水质清新。一旦发病,要及时分析,对症下药,否则到后来即使能治愈,也会造成较大损失。
2.综合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用药前应综合考虑天气、pH值、水温、鱼饥饱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晴天下午用药较为适宜,且要准确掌握用药浓度、用药时间,以免造成人为损失。
3.进行生态防治少用药。一般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频繁用药会破坏水体正常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刺激性强、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更应谨慎使用。平时应积极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多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如用鲜生姜、辣椒粉等治疗小瓜虫病。还可在养殖池中加入有益微生物,以促使池中有害物质的转化。
病害防治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出现溃烂现象,体色变黑,体形消瘦,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①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要连用5天。②2~2.5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用7天。
2.小瓜虫病 病原为小瓜虫。病鱼体表有大量粘液生成,有时布满白色点状囊泡。此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量死亡。可用2.5~3克/立方米鲜生姜(捣烂)+0.4~0.61克/立方米辣椒粉合剂煮后全池泼洒,连用2~3天。
3.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鱼体或鱼卵长出白色的菌丝,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引起死亡。①2.5~3.0克/立方米菖蒲研汁后,加2克/立方米食盐和7.5克/立方米人尿,全池泼洒,连用3~5天;②用2~3克/立方米五倍子煮后全池泼洒;③用15~20克/立方米流苏子+8~10克/立方米八棱麻+20克/立方米松枝叶捣烂后以挂袋方式浴。
短须裂腹鱼
短须裂腹鱼
生活于流水环境,常集群。食着生藻类,以硅藻为主。生殖期约3~4月。卵巢有毒。最大个体约500mm,为产区主要经济鱼类。
重口裂腹鱼
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和乌江等水系。
灰裂腹鱼
灰裂腹鱼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缘。下唇细狭,分两叶,唇后沟中断。须2对,长约等于眼径。体被细鳞,胸腹部均具鳞,侧线上鳞至多20。具臀鳞。背鳍刺较强,其后侧缘的下方具明显的锯齿,起点在腹鳍之前。
仅见于长江上游支流云南漾弓江。中等体型,但在同属鱼类中个体略小。具一定经济价值。
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与其它裂腹鱼类不同,是一种适应于静水环境中生活的种类,在湖中敞水区域的上中层活动。摄取动物性食料,以浮游动物为主,尤以枝角类为最多,其次是桡足类和昆虫以及少量昆虫幼虫、虫卵,偶尔也见食绿藻和丝状藻类。生殖季节在4-5月间,亲鱼结群由湖中溯至各支流或溪沟,或群集出溶洞周围,在流水环境中产卵,卵粒沉于水底砂石上。一般雌鱼较雄鱼为大。在生殖期间,雌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而消耗储存于体内丰富的脂肪体。
大理裂腹鱼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大理裂腹鱼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历史上占洱海渔获物的30%左右,体型虽不大(大者可达体长200-300毫米,200-250克,小的只有50-100克),但产量很大。肉厚多脂,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其鱼卵与裂腹鱼亚科的许多种类不同,卵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向称为云南名产。除供应当地鲜食外,经加工腌制,行销全省,且有一部分出口外销。其肉供药用,鲜食具有滋补、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妇女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痛、丹毒等症。
大理裂腹鱼的产卵及活动场所多在湖边浅滩、入湖溪流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中。自20世纪70年代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加之引入了外来物种大量吞食其鱼卵,再加上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已濒临灭绝。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2021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三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