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虾 编辑

甲壳纲动物

中国毛虾中国毛虾

中国毛虾是十足目樱虾科毛虾属节肢动物, 别名为虾皮、毛虾、小白虾、苗虾。体形小,侧扁;体长2.5-4.0厘米,甲壳薄,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缘斜曲,上缘具2齿;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侧缘的后半部及末缘呈羽毛状;仅有3对步足并呈微小钳状。体无色透明,唯口器部分及触鞭呈红色,第六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尾肢的基肢上有一圆形红点,内肢基部外侧有一列2-8个红色小点,个别达10个。

中国毛虾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城市。 栖息于海湾、河口、浅滩附近的水质肥沃地方。 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游泳能力弱,属于浮游动物类群。 以硅藻、浮游动物及有机残渣为食。 繁殖期为5-8月,南部海域繁殖期较早,北部海域略迟。排卵量为1013-9863粒,平均个体排卵量为4222粒。

中国毛虾是中国特有种, 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因体小壳薄肉嫩,适于加工成虾皮或虾酱。 虾皮作为其干制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作营养补给品。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雪雪、虾皮、毛虾、红毛虾、水虾、小白虾、苗虾

中文学名:中国毛虾

拉丁学名:Acetes ch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甲壳纲

目:十足目

亚目:枝鳃亚目

科:樱虾科

属:毛虾属

分布区域:中国特有种类,沿海均有分布

基本资料

编辑

【地方名】雪雪、虾皮、毛虾、红毛虾、虾皮、水虾、小白虾、苗

中国毛虾中国毛虾

虾、小白虾、舟山地区 糯米饭虾

形态特征

编辑

体形小,侧扁,体长2.5~4厘米。甲壳薄。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缘斜而微曲,上缘具两齿。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侧缘的后半部及末缘具羽毛状。仅有3对步足并呈微小钳状。体无色透明,唯口器部分及触鞭呈红色,第六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

生态习性

编辑

毛虾是一种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游泳能力弱的小型虾类,在生态习性上属于浮游动物类群,随潮流推移而游动于沿岸、河口和岛屿一带。适温范围为11—25℃,适盐范围为30—32‰。具有昼夜垂直与季节水平移动的特性。

毛虾具一对长眼柄,可在浑浊水体中辨清目标,所以常年多生活于水质较肥的水域,不作长距离洄游。渤海湾毛虾一般于3月上、中旬进入河口浅海水域,4-5月份为盛渔期,5-7月份产卵,11月下旬移入渤海水深30米处越冬。毛虾喜栖息于近岸泥沙底质浅海区,食物链短,生长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是海水鱼、蟹类的主要天然饵料生物,由于海水鱼蟹资的衰减,毛虾得以繁衍,资源渐加丰富,并成为近年某些渔民海水捕捞的主要对象。南方海域毛虾一年有两个世代繁殖期,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雨水一清明),随着沿岸水温的回升,毛虾性腺逐渐成熟,虾群便从深水越冬区由南而北逐步向河口和内湾作产卵洄游,4—5月(清明一立夏)为毛虾的产卵盛期,构成春汛毛虾产卵旺季。此时,福建南起诏安,北至沙埕的沿岸、河口和内湾水深5一25米一带海区,成为毛虾的繁殖场所。受精卵孵化成为当年的第一世代群体。这一世代的幼虾生长快,发育早,6—7月体长可达1一1.5厘米,群众称为“二虾”、“虾米仔”。8—9月第一世代个体性已成熟,开始交配繁殖,成为第二世代群体。每尾雌虾怀卵量2000粒左右。

中国毛虾幼体发育共经历四个阶段,依次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

产地产季

编辑

毛虾为我国特有种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尤以渤海沿岸产量最多。产地主要有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渔汛期渤海为3~6月及9~12月;浙江为3~7月;福建为1~4月和11~12月。

经济价值

编辑

因体小壳薄肉嫩,适于加工成虾皮或虾酱,是虾皮、虾酱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场上的虾皮即为毛虾加工而成。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水产品中属价格比较低廉的大众化海味品。经化验每100克虾皮中含蛋白质39.3克,脂肪3克,糖类8.6克,钙2000毫克,磷1005毫克,铁5.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2.5毫克。氨基酸组成中,Glu、Asp、Gly、Ala、Lys、Arg等含量丰富,氨基酸价达83。此外还富含钾、镁、硒等无机元素及维生素B5和维生素E。虾皮中钙和磷的含量在水产品中最为可观,儿童适当地食用虾皮,对其生长发育大为有益。家庭食用方法多而简便,如虾皮炒鸡蛋、熬冬瓜、烧白菜或萝卜、炸丸子、作馅及汤料均很鲜美。

中国毛虾各地所产形态略有差别,但以泥底海底出产的毛虾品质最好,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但从外观看,形态稍差。

营养价值

编辑

中国毛虾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洋低值虾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2.9%

下一篇 中国龙虾

上一篇 脊尾白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