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裙鱼 编辑
黑裙鱼,是脂鲤科裙鱼属鱼类,又名半身黑。 体高、侧扁,近似菱形,最长可达8厘米。前半身银灰色,有2条黑长斑,后半身黑色,背鳍高而短在背鳍上中部。从背鳍起到尾部后缘,包括背鳍、臀鳍、脂鳍,后半身均为黑色, 但后半身的黑颜色,在幼鱼时比较浓黑,随着成长年老,其黑色渐淡,甚至逐渐消失; 前半身均为银白色,上面还有黑色纵纹。 臀部与腹部一样宽大,臀鳍也特别宽大延长直至尾柄。胸鳍、腹鳍、尾鳍均为白色,且尾鳍深叉形透明无色。黑裙鱼受惊恐时体色会变淡,随着鱼龄的增长,身上的黑色也会逐渐变淡。
黑裙鱼分布于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和亚马孙河流域。性情活泼而温柔,常在水族箱的中层游动觅食,能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为保持其“黑裙”,水族箱中多植些柔软的水草,减少惊扰、强光,保持水质和水温的稳定,尽量减少“黑裙”褪色。 黑裙鱼属卵生鱼类,8-10月龄进入性成熟,有食其卵的习性,故产卵后应及时将雌雄鱼捞出另养。
黑裙鱼繁殖能力强,并且会吞食鱼卵,易形成本地种群,与本地土著种竞争生存空间及饵料资源,被列入“常见水生生物外来种、杂交种和选育种名录(禁止放流物种)”。
中文名:黑裙鱼
拉丁学名:Gymnocorymbus ternetzi
别名:黑牡丹、黑衬裙、黑扯旗鱼、丧服鱼、半身鱼、黑扯旗、黑掌扇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鲤形目
科:脂鲤科
属:裙鱼属
种:黑裙鱼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目:脂鲤亚目
亚纲:辐鳍鱼亚纲
亚科:Stevardiinae
分布区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
次亚纲:新鳍次亚纲
黑裙鱼最大特点是:从背鳍起到尾部后缘,包括背鳍、臀鳍、脂鳍,后半身均为黑色,而前半身均为银白色,上面还有黑色纵纹。黑裙鱼受惊恐时体色会变淡,随着鱼龄的增长,身上的黑色也会逐渐变淡。
体高、侧扁,最长可达8厘米。前半身银灰色,有2条黑长斑,后半身黑色,背鳍高而短在背鳍上中部。背鳍、脂鳍、臀鳍均黑色,尾鳍深叉形透明无色。臀部与腹部一样宽大,臀鳍也特别宽大延长直至尾柄,构成了奇特的形体,游动犹如摇滚舞。
:黑牡丹、黑扯旗、黑蝴蝶鱼、半身黑鱼、黑衬裙鱼、黑掌扇鱼、丧服鱼
:Gymnocorymbus ternetzi
: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及亚马逊河流域
:3.0 ~ 4.0 cm
黑裙鱼活泼好动
:20.0 ~ 26.0 ℃
:小型活食
:PH 5.9 ~ 8.3
:dGH 4.0 ~ 10.0 N
:中层
:卵生
野生黑裙鱼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栖息于亚热带(20~26摄氏度;南纬11度~南纬30度,西经64度~西经48度 )淡水河流中水层。
繁殖特点
黑裙鱼
繁殖要诀
1、黑裙鱼属于卵生鱼类,幼鱼经8个月生长性腺开始成熟。
2、繁殖时水温宜保持在27~28℃,水质为微酸性软水,水体四角密植茂盛水草。
3、于傍晚时分将一对亲鱼放入繁殖水体中,一般翌日黎明亲鱼就会产卵。受精卵经24~36小时孵出仔鱼,刚出壳的仔鱼常常拖着小尾巴浮在水面,3~4天后仔鱼开始游水觅食。
4、产卵结束后立即将亲鱼捞出,因为此鱼有自食其卵的习性。基本养殖材料:体质强健,容易饲养,食物主要是肉食性主食水虱等水生甲壳类、浮游类动物干饲料也能接受,在21~32℃的水温下均生长良好,最适宜的水温为24~26℃,适合养在水草缸中。繁殖管理热带鱼的繁殖:热带鱼品种较多,来源较广。不同品种的热带鱼,因原始栖息地的气候不同,生活习性各异、繁殖方式也迥然不同。
繁殖用水
黑裙鱼
(1)活性碳过滤水:将活性碳装入塑料或搪瓷圆桶中,让自来水从底部的进水口流入,从顶部的出水口流出。过滤后的水贮存在水族箱或其他容器中,既可作日常饲养用水,又可作普通热带鱼的繁殖用水。
(2)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水:将离子交换树脂作过滤材料,借助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可将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亚硝酸盐吸附,过滤后的水质是中性软水,适合作拟鲤科、鲤科、慈蜩科的鱼类繁殖用水。
(3)去离子水:又名蒸馏水。一般采用电渗析和电解法来获得,水质非常纯净。去离子水的水质极软,水中含氧量极低,不适宜作饲养用水。使用时,常采用与清洁水兑掺的方法,来获得不同硬度和酸碱度的水质,满足不同品种繁殖用水。
雌雄鉴别
雄鱼腹部扁平,色略深。
雌鱼腹部圆胖。
基本要求
黑裙鱼
注意事项
初喂时须投喂“洄水”喂养,逐步改喂其它鱼虫。1、黑裙鱼容易饲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2、饲养水温20~30℃,水质为微酸性软水。3、各种饵料均可投喂,食量大,生长快。黑裙鱼身体强壮,性情活泼而温柔,但胆小,喜在水族箱中上层水域游动觅食。极少吃浮在水面或者沉在缸底的饵料。
发病原因
发病因素热带鱼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生物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大多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其特点是非生物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水质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饲水变质,诱发鱼体生理机能失调,使鱼体出现不适,出现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发病。
1、内在因素
热带鱼是否发病,与热带鱼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密切相关。鱼体体质强壮,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较强,即使偶尔感染疾病,也因自身抵抗力的作用而使病症得到抑制。若鱼体质不佳,营养不良或瘦弱,鱼体受外伤或有其他寄生虫、慢性病的感染等,因自身抵抗力较弱,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若一旦碰到发病季节,如恶劣环境或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的大量侵入,就会容易发病。
2、自然因素
热带鱼饲水的水温、酸碱度、化学成分、有害物质和溶氧量等常会发生变化。如果这些因素的变化超出了鱼体所能忍受的范围,则热带鱼就会发病,甚至死亡。如水太浑浊,溶氧量不足,鱼类就会出现缺氧的浮头现象,时间一长,会因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又如当水温低于热带鱼忍受的极限时,很快就会导致死亡。若是短时间的低温或水温不适,即使不会发生死亡,也会严重损害鱼体的健康,诱发鱼体患病。若因日常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明显,也会诱发鱼体感冒。有的因光线不足,也会引起鱼体新陈代谢紊乱,体色异常,体表粘液增多,为真菌、寄生虫的粘附寄生提供条件,久而久之就会很容易发生各种病症。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如机械损伤,食物或药物中毒,放养密度过高,品种间个体搭配不合理等,都会引起鱼类生理上的不适以致患病死亡。所以,对热带鱼日常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尤其是换水是更应仔细,避免鱼体受伤。此外,投饵时,饵料要清洗,数量要适中,避免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中或过量投饵引起水质的恶化。热带鱼的饲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养鱼者不但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还必须善于观察分析各个环节的微妙变化,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热带鱼发病的主要因素。其病原体是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它们体积小,肉眼看不见,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时才能看见。这些病原体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构造简单,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它们民引起的鱼病称为传染性病。这是热带鱼疾病中最常见的。此外,原生生物、蠕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性寄生虫病。它们体积较大,大部分肉眼看得见。这类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在热带鱼疾病中比较少见,危害程度较轻。
疾病防治
一、皮肤充血病:
1、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长期缺乏光照、水质不良或频繁换水。
此病多在阴雨季节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食欲,重者造成鱼类死亡。
2、防治方法。加强光照、降低水位或提高水温,可抑制此病的蔓延;用3%~5%的浓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二、烫尾病:
1、发病原因。鱼池水质在由清转绿的变化过程中,光照强、气温高、气压低、投饵少等因素导致水温突然升高、鱼池上下层水温差较大,从而引发观赏鱼烫尾病的发生。烫尾病对鱼类虽没有致命威胁,但对鱼的尾鳍形状及色泽影响较大。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尾鳍腐烂,导致水霉菌侵蚀腐烂部位,最后引起烂尾症。患烫尾病的鱼类,各鳍条软组织部位充满气泡,致使鱼体失去平衡倒挂于水面上。该病在气温25℃以上的季节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对患烫尾病的鱼必须及时隔离并立即更换新水,经过1~2天,鱼体尾鳍即可恢复正常。在水色较淡的鱼池内,对患烫尾病程度较轻的鱼类,可加注一些低于池塘水温的清水以降低水温,刺激机体新陈代谢,这样更有利于尾鳍气泡的排出。另外,对于患烫尾病严重的鱼类,我们可在换水时用手由上至下按摩尾鳍,促使尾鳍条上的气泡排出,从而使鱼体恢复平衡。
防治方法: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三、肠炎
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它是由于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
四、眼球凸出
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6艮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
热带鱼的选购,除了品种的选择外,
选择健康鱼
黑裙鱼
热带鱼运输前要停止投饵,饲水不需要更换,一般短途运输时需要停食1天,长途运输时需要停食2天。 短途运输时,可选用塑料桶带水运输,冬季运输时,可选择棉絮保暖, 一般可依鱼袋大小定制棉絮袋,将装鱼的塑料袋放入,扎紧棉絮袋口,水 温可保持1—2个小时不变。 长途运输热带鱼,可选用规格 不同的透明塑料袋。大规格塑料袋有80 x 40厘米,小规格塑料袋有40 x 25厘米等。包装袋均采用双层重 叠使用,小型品种的热带鱼可用细 绳将内层塑料袋底角扎牢,大型品种的热带鱼或鳍条坚硬的品种,内 外两层塑料袋间可夹层报纸或纸张。 袋内装水以能使鱼体正常活动为度, 一般约占塑料袋容量的1/5—1/4即 可。
热带鱼运输时可采用塑料袋运 输法,双层塑料袋中放入1/5—1/4 容量的清水后,将鱼轻轻放入,用双 手将袋口拢在一起,左手轻捏袋口,右手将袋内空气缓缓挤出,直到全 部排净为止。左手捏紧袋口,右手将 充氧管插入袋内,待氧气充满袋内 2/3空间时,拔出充氧管,右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袋口,用橡皮筋扎紧袋口即可。
热带鱼运输时需采用包装箱, 夏季多采用硬质纸板箱,箱底衬垫一块硬纸板,将装有热带鱼的塑料袋按序排放,最后在上层覆盖一块 硬质板,合上箱盖,用打包带捆扎好即可装运。冬季时,需要将装鱼的塑 料袋放入泡沫塑料箱中,依据运输时间的长短和两地间气温的差异等, 加放一个水温50—60℃的保温袋,确保途中水温的稳定,合上箱盖,用封箱带封紧。再在泡沫塑料箱外套 一个纸板箱,用打包带扎紧即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