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鲱 编辑
太平洋鲱(学名:Clupea pallasii)属于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鲱属。
别名:青鱼(中国东北地区)
中文学名:太平洋鲱
拉丁学名:Clupea pallasi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鲱形目
科:鲱科
属:鲱属
种:太平洋鲱
分布区域:北太平洋海域、北极海域等
种: 太平洋鲱 C.pallasii
中文名:太平洋鲱(拼音:tài píng yáng fēi);
英文名:Pacific herring;学名:Clupea pallasii。
太平洋鲱
分布于北极海及北太平洋海域,头小,流线形体,体色鲜艳,体侧有银色闪光、背部呈深蓝的金属色,成体长20-38厘米。栖息在沿海海域,繁殖期时会洄游至淡水溪流,成群活动,主食桡足类、翼足类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以及鱼类的幼体。
青条鱼(北方称青鱼),学名叫太平洋鲜鱼。青条鱼,体长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隆凸程度不大,腹部近圆形。体色背侧呈灰黑色,两侧及下方银白色,侧上方微绿。我国目前所捕的青条鱼,是太平洋鲜鱼中性成熟最早,生长最快的一种。当年生幼鱼8月份可长到101.6毫米,n月份可长到140.9毫米,翌年4月可长到180毫米左右。1龄青条鱼8月份为208.6毫米,n月份就可长到221.4毫米。2龄青条鱼成熟产卵,最高鱼龄为七龄。青条鱼产卵后到8月底以前均在积极摄食,8月底后摄食强度明显下降,含脂量显著增高,体腔内布满脂肪。青条鱼所产的卵为粘性卵,附着于近岸海草、岩礁及渔网等上面。它夏、秋季节的分布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较为密切。青条鱼与饵料生物之间,目前还看不出有明显的关系。
食物名称 | 太平洋鲱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246 千卡 |
蛋白质 | 20.9 g |
脂肪 | 16.7 g |
胆固醇 | 230 mg |
脂肪酸 | 14 g |
饱和脂肪酸 | 3.5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2.2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8.3 g |
水分 | 61 g |
碳水化合物 | 0.2 g |
灰分 | 1.6 g |
叶酸 | 12 μg |
αE | 2.7 mg |
(βγ)E | 0.3 mg |
钠 | 170 mg |
镁 | 38 mg |
磷 | 290 mg |
钾 | 430 mg |
钙 | 66 mg |
锰 | 0.04 mg |
铁 | 1.5 mg |
铜 | 0.1 mg |
锌 | 1.3 m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1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03 mg |
烟酸(烟酰胺) | 4.7 mg |
泛酸 | 1.24 mg |
维生素B6 | 0.21 mg |
维生素B12 | 12.6 μg |
维生素D | 50 μg |
维生素E | 3 m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