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鳕 编辑
狭鳕是鳕形目鳕科狭鳕属鱼类, 又称明太鱼、黄线狭鳕。 颏须痕状, 体细长,侧扁,口较大, 下颌较上颌长,颏部有一个小须,侧线前部近背缘,于胸鳍末端后方急下弯。 背鳍三个, 臀鳍两个; 尾鳍分叉不明显; 鱼体相对较瘦。背部通常为暗绿色或者棕色,带有斑点。 体形似鳕鱼,但较狭小。 寿命约为14-15年。
狭鳕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以及加利福尼亚至北阿拉斯加海域。 在中国主要见于渤海和黄海。 常栖息于深海底层。 食物以桡足类、端足类、磷虾等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主,有时也食蟹类。 近岸食胡瓜鱼,毛鳞鱼等。 产卵期从冬、春延续到夏季,产卵时间长。 3-4岁性成熟,一尾雌体产卵70-80万粒。
狭鳕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于大黄鱼、凤尾鱼等经济鱼类, 具有滋补身体、疗虚增力等功效。
中文名:狭鳕
拉丁学名:Theragra chalcogramma
别名:明太鱼
外文名:Alaska pollack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鳕形目
科:鳕科
属:狭鳕属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亚目:鳕亚目
亚纲:辐鳍亚纲
狭鳕身体长形,后部侧扁;体长可达900毫米,体长为体高的6.6~10.2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眼径的3.9~4.8倍。眼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口大,前位,斜形。下颌前端较上颌长。下颏须约等于瞳孔的1/2。鳃膜条骨7块。头体有小圆鳞。侧线前部侧上位,到第二背鳍降为侧中位且呈断续状态。背鳍12~14,12~18,20~21,臀鳍19~23,21~23;第一臀鳍始于第二背鳍稍前方;胸鳍18~20;腹鳍6,始于胸鳍稍前方,第二鳍条突出为丝状;尾鳍凹叉状。外行鳃耙6+32~34;椎骨50~52块。额骨1块。下鳃盖骨与后匙骨很厚。体背侧橄榄色,腹侧银色,两侧各有2~3纵行暗黄斑。背鳍与胸鳍暗橄榄色,臀鳍与腹鳍灰色。
分布于日本海南端到白令海峡北侧的楚科奇海及加拿大等沿海,沿寒流少数可达朝鲜半岛西侧,为冷水性海鱼。
狭鳕
狭鳕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特别适宜大规模工厂化、标准化加工生产。德国BADER工厂提供的设备是加工狭鳕的高手,速度快,质量好。可加工成有刺片、无刺片,腹部割下的“V”形块加工成碎鱼肉,鱼头等下角料加工成鱼粉、鱼油等。有专门加工鱼糜的捕捞加工船,用狭鳕制成的鱼糜洁白细腻,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弹性特别好。以鱼糜为原料能加工出鱼肠、鱼卷、鱼饼、鱼丸、蟹足棒等“远洋”牌系列海鲜食品,是绝对的蓝色食品。在日本海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狭鳕
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是捕捞狭鳕的黄金季节。探鱼仪小荧屏经常是整版的红色显示,在冰层下400米的海底,仅堆积在一起越冬的狭鳕就有200米厚。那时的鱼活动迟缓,鱼群高度集中。
狭鳕
阿拉斯加狭鳕:英文名-ALASKA Pollock,是Gadidae鱼类家族的一员,同一家族还包括真鳕和无须鳕。主要产自美国东岸东北部和整个北大西洋水域。阿拉斯加狭鳕个体较小,肉质白嫩,含油量低。
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34 h后进入器官形成早期,161 h后心脏开始跳动,319 h后开始孵化。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狭鳕卵子的直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亚显微观察显示,狭鳕受精孔为Ⅱ型,受精孔前庭平坦,但受精孔孔道较长。未受精时,受精孔开放,卵膜上多皱褶,卵膜壁孔不明显;2细胞期时,受精孔被卵周液分泌物阻塞,卵膜皱褶减少,卵膜壁孔明显;原口关闭期时,受精孔呈半开放状态,卵膜褶皱增多,卵膜壁孔不明显;即将孵化期时,受精孔完全塌陷,卵膜表面十分粗糙,卵膜壁孔明显。由此可见,狭鳕卵子卵径、受精孔和卵膜结构的动态变化都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其对提高卵子受精率、卵子在海底正常发育和散布,卵子发育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