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 编辑

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

牙鲆牙鲆

牙鲆,硬骨鱼纲,牙鲆科鱼类 。牙鲆在中国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平目、左口、圆眨、酒瓶、偏口鱼、比目鱼、牙鳎、高眼、鲆等 ,亦称“左口鱼”。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它的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做生鱼片的上等材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牙鲆在中国的渔业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20-3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造成自然资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供需矛盾,促使人们走向养殖道路。近年广东、福建及山东等地养殖商品鱼价格达80元/斤,在养殖鱼类中仅次于真鲷与石斑鱼,是较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牙片、偏口、比目鱼、平目、左口、圆眨、酒瓶、偏口鱼

中文学名:牙鲆

拉丁学名:Paralichthys olivace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鱼纲

目:鲽形目

科:牙鲆科

属:牙鲆属

英文学名:Bastard halibut

命名人:Temminck & Schlegel, 1846

形态特征

编辑

牙鲆体延长、呈卵圆形、扁平、体长可达67.5CM。双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小梯鳞,具暗色或黑色斑点, 呈褐色,无眼侧端圆鳞,呈白色。侧线鳞108-130片,左右侧线同样发达,无颞上支。尾柄长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3-2.6倍,为头长的3.4-3.9倍。有眼侧的两个鼻孔约位于眼间隔正中的前方,有鼻孔后缘有一狭长瓣片;无眼侧两鼻孔接近头部背缘,前鼻孔也有类似瓣片,口大,前位。口裂斜、左右对称。牙尖锐,呈锥状,上下各一行,均同样发达。前部牙齿较大,呈犬状。背鳍约始于上眼前缘附近,左右腹鳍略对称、尾鳍后缘呈双截形。奇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点或横条纹。 背鳍、臀鳍大部分鳍条不分支。左右侧线同样发达,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部。

牙鲆

近种区别

编辑

牙鲆

大菱鲆

特征

体延长、呈卵圆形、扁平。双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小梯鳞,具暗色或黑色斑点, 呈褐色,无眼侧端圆鳞,呈白色

身体扁平,略呈菱形,整体观近似圆形。尾鳍宽而短。体表呈褐色,有隐约可见的黑色和棕色花纹,体色可随环境而变化

图片

牙鲆牙鲆

大菱鲆大菱鲆

栖息环境

编辑

牙鲆牙鲆

牙鲆为冷温性底栖鱼类,具有潜沙习性,幼鱼多生活在水深10m以上,有机物少,易形成涡流的河口地带。夏季在此肥育。

牙鲆可在低至1℃,高达33℃的水温条件下短暂存活。2龄以上的牙鲆适应高温的能力明显下降,反之1龄个体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较差。据报道,全长10-15cm的苗种经空运后,水温降至5℃-6℃时即呈昏迷状态,为缓慢提高水温大部分又能苏醒过来。牙鲆仔鱼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7-20℃,成鱼生长的适温为14-23℃,最适温度为21℃。牙鲆在13℃以下,23℃以上摄食减少,25℃以上停止生长,长期处于27℃的环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牙鲆为广盐性鱼类,能在盐度低于8‰的河口地带生活。牙鲆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要比真鲷、鱼-师鱼等游泳性鱼类强,致死浓度为0.6mg/l-0.8mg/l,一般养殖时应以4mg/l为标准,低于该浓度时,摄食量减少,发病也会上升。

生活习性

编辑

牙鲆牙鲆

天然牙鲆仔鱼以无脊锥动物的卵及桡足类的无节幼体为饵,至变态开始时大量摄食毛虫类,营底栖生活前后大量摄食桡足类成体。底栖生活以后的幼鱼只摄食糠虾,以后开始逐渐摄食沙丁鱼和虎鱼-假鱼等幼鱼。体长11-14cm时食性开始转化,15cm时饵料中鱼类占90%。幼鱼及成鱼多摄食鱼类,头足类及甲壳类,常多栖于面条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日本各地牙鲆的产卵期南部较早,中部以南各地为2-5月,日本海沿岸5-6月,东北沿岸、陆奥湾、石狩湾6-7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牙鲆的产卵期为4-6月,盛期为5月份,属多次产卵性鱼类。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0-21℃,最适水温为21℃体长45-70cm的野生雌鱼每尾怀卵量为36-40万粒,养殖鱼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90-100万粒。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浮游仔鱼生活在20m以上的表层、中层水域,此时仔鱼左右对称。全长11-12.5mm时右眼开始自头的背部向身体左侧移动,16mm左右,右眼上移至左侧完成变态,开始伏底营底栖生活。

繁殖方式

编辑

当秋季水温下降时逐步向较深的海域移动,一般9、10月份移向50m以下外海,11月份至12月份向南移至水深90m或者更深的海底越冬,春季游回近岸水深约30-70m的浅水海域进行产卵繁殖。2~3龄性成熟,4~7月产卵于水深20~60M处。

分布范围

编辑

牙鲆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沿海,为常见经济鱼类。中国沿海均产,黄海、渤海全年均可捕捞,以秋冬季为盛渔期。已人工养殖。

饲养技术

编辑

培育仔鱼

(1)亲鱼卵的质量

(2)水温

(3)饲料的营养

(4)食性转化

(5)水质

(6)疾病

亲鱼选择

用于牙鲆人工繁殖的亲鱼有两个来源,一是天然捕获经饲养后作为亲鱼;天然亲鱼年龄是三到十龄,全长47~80cm,体重1.6~7.0kg。二是用人工苗种经饲养后用作亲鱼。人工养成的亲鱼比天然亲鱼雌雄性均可以提前一年使用。但人工养成的低龄亲鱼,因鱼体小,产卵量少,所以最好是四龄以上的亲鱼。

常见疾病

纤毛虫病在牙鲆体表表现为鱼嘴溃烂,严重时,嘴烂成两片,无法进食死亡,同时具有烂尾特征。防治方法主要是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防止伤口出现,定期用甲醛溶液消毒,隔离发病鱼。

药用价值

编辑

【药 名】:牙鲆

【来 源】:为鲆科动物牙鲆的肉。

【功 效】:调理脾胃,解毒和胃。

【主 治】:饮食不节,脾胃不和,脾气下陷,食魨中毒,恶心呕吐,胃脘痛,腹泻。

【性味归经】:苦,寒。胃、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0一200克。

【别 名】:比目鱼、偏口、左偏、左口鱼。牙偏、沙地、地仔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去鳞和内脏洗净入药,药用牙鲆之肉。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牙鲆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24 千卡
蛋白质21.2 g
脂肪3.7 g
胆固醇63 mg
脂肪酸3 g
饱和脂肪酸0.8 g
多不饱和脂肪酸1 g
单不饱和脂肪酸1 g
水分74 g
灰分1.2 g
叶酸13 μg
αE1.4 mg
42 mg
30 mg
240 mg
430 mg
23 mg
0.02 mg
0.1 mg
0.02 mg
0.5 mg
维生素A21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8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33 mg
烟酸(烟酰胺)6 mg
泛酸0.83 mg
维生素B60.45 mg
维生素B121.3 μg
维生素C(抗坏血酸)3 mg
维生素D18 μg
维生素E1.4 mg
展开

下一篇 美洲胡瓜鱼

上一篇 雪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