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雯绢蝶 编辑
艾雯绢蝶(Parnassius eversmanni Ménétriès,1855)是动物。数量较少的绢蝶种类,在我国见于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高山苔原带,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 蒙古 日本和美国等地,颜色较黄,飞行缓慢。
拉丁学名:Parnassius eversmann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绢蝶科
属:绢蝶属
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北美等
命名者及年代:Ménétriès,1855
中文名:艾雯绢蝶
艾雯绢蝶
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粗大,末端尖。颚形突细长,指状,骨化程度明显。抱器瓣阔长,略呈梯形,末端有1短1长两枚刺状突。囊形突三角形,宽。阳茎端基环阔,盾状,尾部中央深凹。阳茎细,比抱器瓣略长,基部1/6宽三角形。
卵:扁球形,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凹坑,但精孔周围光滑。初产时淡红色,后变为白色,不久后呈淡黄色。直径1.20—1.25 mm,高0.87—0.90 mm。
幼虫:1龄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生黑毛。头宽约0.59 mm,看不到臭角。前胸背板黑褐色具弱光泽,上生5对黑毛。身体刚孵化时呈黑色,取食后颜色变淡,末龄时呈暗黄褐色。身体下方的颜色较淡。肛上板中央几丁质化,分为2片,上各有6根黑色的原生刚毛。老熟幼虫头宽约3.25 mm。体暗褐色,后胸至第8腹节亚背线上有1条淡黄色纵带,1—8腹节各节背线上有1个“V”形黑斑。次生刚毛与原生刚毛都很容易识别。臭角明显。
蛹:头部光滑,看不出任何突起。后翅在前翅后方呈细带状。第9、10腹节向腹面弯曲,第10腹节背面有1条横沟。身体茶褐色,有弱光泽。体长16—18 mm。
生物学 2年1代,第1年以卵越冬,第2年以蛹越冬。成虫出现在第3年的6—8月,山地与盆地均有分布。成虫很少直接将卵产在寄主植物上,通常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石砾侧面。越冬卵翌年春天孵化,幼虫老熟后在石缝中化蛹越冬。
艾雯绢蝶
武春生:2001:国内分布
吉林、新疆、内蒙
武春生:2001:国外分布
俄罗斯,蒙古,日本,美国(阿拉斯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