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筚路蓝缕 编辑
筚路蓝缕(拼音:bì lù lán lǚ),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左传》。
“筚路蓝缕”(路:同“辂”,大车。 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 联合式,褒义,用于书面语,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也作“荜路蓝缕”“荜露蓝蒌”。
中文名:筚路蓝缕
外文名:riding in a firewood cart in ragged clothes.
拼音:bì lù lán lǚ
近义词:披荆斩棘、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艰苦卓绝
反义词:养尊处优、轻而易举、坐享其成
出处:《左传》
注音字母:ㄅㄧˋ ㄌㄨˋ ㄌㄢˊ ㄌㄩˇ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状语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筚路蓝缕
可是下军副将栾书却极力反对。他说:“楚国自从灭掉庸国以来,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建设国家的艰难,要经常警惕祸患的到来。楚王还经常告诫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蚡冒开创基业时驾着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开辟山林荒地的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这种种迹象看来,楚军怎么会骄傲呢?师出无名就要打败仗,我军攻打楚军,是我军无理,楚军有理。楚国国君亲自统率大军,昼夜警戒,严防意外,怎么能说他们人困马乏、没有戒备呢?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为我们着想。要是我们打胜了,他们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但由于主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晋军没有采纳栾书的正确意见,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
筚路蓝缕
纵观楚国的发展史,一个仅有子男之田五十里的小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奋力拼搏,从图生存、图发展到图壮大,始终坚持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信念,最后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楚国的发展史,就是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发展史、壮大史。经过楚国举国上下历代“筚路蓝缕”的奋力开拓,终于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
“筚路蓝缕”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褒义,用于书面语。
运用示例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其地为蛮荒大陆,内有红番之抵拒,外有强敌之侵凌,荜路蓝缕,开始经营。”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
郑振铎《梁任公先生传》:“他究竟是中国‘新思想界之陈涉’……,然他的筚路蓝缕,以开荒荆的功绩,则已不小了。”
钱穆《国学概论》: “故清儒虽以治经余力,旁及诸子,而筚路蓝缕,所得已觳。至於最近学者,转治西人哲学,反以证说古籍,而子学遂大白。最先为余杭章炳麟,以佛理及西说阐发诸子,于墨、庄、荀、韩诸家皆有创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