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铜戈 编辑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消耗,但仍然遗存数量很多。青铜戈即是其中的一种。
中文名:青铜戈
外文名:Bronze dagger-axe
所属年代:周
所属博物馆:绍兴博物馆
所属地区:浙江绍兴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据考古学家测定,截至2007年,距今约3500年。
戈的组成
戈头一般由援、内(na)、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并不是所有的戈都有胡,商代的戈就多为无胡戈。另外,商代晚期还流行一种銎内戈,内部呈銎孔状。东周时期,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
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戈头的形制是在实战中不断发展的,商周时期的銎内、曲内戈由于在相互钩挂中容易脱落,因此逐渐淘汰。直内的戈头,援和内之间有阑,并增加了胡,与柲结合得最牢固,因此得到发展。
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戈柲长者为3.03-3.14米(约为身高的两倍),短者为0.91-1.40米。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三倍。柲的材料除了木质之外,此时还采用了 “积竹”的作法,即中间用木质作芯,外面围裹竹蔑,并用丝布或丝线紧缠,然后在表面髹漆,使得戈柲不但牢固而且富有弹性。
《荀子·议兵》中记载,魏国步兵的标准装备就是戈和弩、剑、盾。
《书·牧誓》“称尔戈。”
王子于戈
吴王光戈

邗王是埜戈

楚屈喜戈

郾王职戈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礼·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诗经·周颂》“载哉干戈,载桑弓矢。”
戈的使用频率较高。
“青铜戈”是古代格斗兵器中最典型的代表。有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兵器从此由石器时代的兵器进入了青铜时代的兵器,这种青铜制作的兵器主要用于钩杀和啄击,它的形状类似现在的镰刀,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由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
在古代军队中,戈是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必备兵器,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周朝,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戈最终被由戈演化而来的铁“戟”所取代。
在今天,很多与戈有关的成语仍在沿用,“大动干戈”、“同室操戈”、“枕戈待旦”、“反戈一击”等,有着悠久历史的青铜戈在先秦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作战兵器逞威疆场,时至今日,仍然是战争的代名词。收藏青铜戈,既是了解古代战争史的一个途径,也是希望今人以史为鉴,避免战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