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盏糕 编辑
灯盏糕是浙江省温州市和福建省闽西、闽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糕点,是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同时该小吃也是福建闽西连城,长汀等地的地方特色客家美食小吃,也是闽北建瓯、浦城等地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其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加入面粉,包裹萝卜丝,猪肉等为馅料,油炸而成。
历史起源
闽西客家灯盏糕
闽西客家灯盏糕的来历却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着很大的渊源。传说诞生于宁化的清朝著名画家黄慎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其母为让黄慎专心学业,每天都在县衙旁边街头煎油饼卖,补助家用。黄慎的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米浆,年幼的黄慎见母亲如此辛劳,也早早起床帮母亲打下手推磨。米浆磨出后,其母就挑着炉锅出门炸油饼,因黄慎母亲炸的油饼金黄剔透,香气扑鼻,很受顾客的喜欢,每天来买早点的人们络绎不绝。逐渐地黄慎母亲所炸的油饼越来越出名,常常都供不应求。由于其母炸油饼的煎勺形似照明用的灯盏,黄慎就给它起了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灯盏糕”,从此“灯盏糕”的名字不胫而走。
温州灯盏糕
灯盏糕
相关故事
1.民国初期,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
制作灯盏糕
2.当地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餱(馋的意思)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
风味特点
灯盏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盏糕
配料
合并图册
大米
黄豆
面粉
白萝卜丝
猪腿肉
鸡蛋
调料
细盐
味精
葱花猪油
制作方法一
合并图册
作时先将大米、黄豆浸泡二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和入面粉,调入细盐、味精、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勺子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漫溢成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顶形,渐离勺子浮出油面,到通身金黄时即熟。
灯盏糕
制作方法二
萝卜灯盏糕
将自种的大米和黄豆在山泉水中浸泡,待黄豆泡涨后用石磨慢慢磨成浆;另将带苗。大蒜的白质部分,用刀切片撕成条状,投入浆中,注入适量精盐水,搅拌均匀;又选新鲜的精猪肉或牛肉(有条件可加入香菇、冬笋等),捣成肉碎。待油锅(最好是刚出的山茶油,也可用菜籽油或花生油、猪油)烧滚后,用汤匙把浆水舀入特制的圆形略凹的薄铁皮勺内,摊成碗口大小,再加些许猪肉或牛肉碎酱质涂盖,连勺投入翻滚的油锅内炸,一会儿功夫糕便自动脱离铁勺浮上油面。因糕质带豆酱,油炸时便慢慢鼓起,形成中空扁圆形的球状,再翻动几下,待炸熟至色泽金黄时,便可起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