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擂茶 编辑
客家擂茶文化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擂茶属于茶文化的一种,讲究天然、质朴、和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 ,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
擂茶是客家人从中原向南方迁徙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仪,客家擂茶是保留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擂茶是传统的食俗。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
客家擂茶源于中原,继承了古朴的中原遗风,展现团结奋进的生存理念,是生活哲学的一种诗化。 客家擂茶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是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 。客家擂茶品种繁多,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特点,人体状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食同源食材制作擂茶。
客家擂茶如同客家民系的迁徙和形成,经过自北向南辗转游历数省逐步形成的,客家擂茶也成多样化现象,有将乐的香料茶,有英德的擂茶粥,有揭西的饭茶。 赣南、闽西、粤东、湘中、湘南、川北、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擂茶是客家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食,是客家人的日常主食之一。
2014年11月,客家擂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1月,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擂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中文名:擂茶
外文名:grinding tea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食用功效:生津止渴,防风祛寒,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肤美容,延年益寿
客家擂茶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史料记载宋代在中原地区已流行擂茶,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起源说法一
当时的南关城是潮汕和惠州经商的必经之路,而何婆的擂茶解决了往来商人的疲劳,因此名声远播。
南关城就是后来的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擂茶都还是那一带的主食。后来之所以变为河婆擂茶,可能是因为镇上有一条大河,或是为了纪念那位何婆。
起源说法二
足证研麻,泡茶款客,是当时江南的一种风俗。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纪胜,茶坊》"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这一古语,说明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众多,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
客人远道而来,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脑,充饥益体。荤、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种。荤擂茶用冬季腌藏的生猪大油,拌佐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煎豆腐、粉干、香葱等,泡入擂茶中;素的则用净茶油拌佐料,然后加熟花生米、绿豆、糯米饭、地瓜粉条、粉干等。
擂茶风俗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保留,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广东省的揭西、普宁、陆河、清远、英德、海丰、陆丰、惠来、五华等地;湖南省的安化、桃江、桃源、常德、益阳等地;江西省的全南、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
品尝擂茶时,茶桌上荡溢出一片诱人的清香,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二口深饮,神气仙人,通体舒畅。
制作客家擂茶是要科学合理的配料。这除了要用好茶、芝麻为主要原料外,配料可随时令变换。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天胡荽;秋日风燥,可选用金盏菊花或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陈、白芍、甘草,为“清热擂茶”;加鱼腥草、霍香、陈皮,为“防暑擂茶”。经医学验证,擂茶对常年生活在大山长谷瘴气较重的客家人,有一种独到的驱邪健身功效。君不见客家老翁老妪,精神健旺,少病少痛,这不能说不是得益于常饮客家擂茶。客家人每当劳作回来,一进客门,就要先饮一碗擂茶,再说进食解饥肠事。客家人又常用糯米做糍粑,或用大米做米果(粑粑)当点心。故有俗谚说:“喝擂茶,吃粑粑,壮身体,乐哈哈。”以致说这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饮料”。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
茶,古称贾,《本草经集注》谓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
劳动归来,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来淘饭,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饭,一把炒豆,搅入茶中,便可以招待。令人称绝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飨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荤可素,可粗可精。农家取材,极为方便。
斗转星移,历史变迁。如今擂茶在许多地方都消失了,可将乐还保存着这一古代饮食习俗,并富于浓郁的地方风情。将乐擂茶的主要工具是:擂钵,以陶土烧制而成,内径一尺左右,成倒置的圆台形,内有沟状坚绞;擂杵,由山茶树干制成,长2尺许;笊篱,即竹编的捞瓢,供泸去渣滓用。
擂茶的用料很讲究,主要是:雪白饱满的芝麻,芳香袭人的绿茶,间以花生果、橘皮、甘草等。
将乐擂茶品种繁多。它可因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状况的不同而制作,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防病健身的疗效。据中医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功效。配料稍加变化,则妙用无穷。加鱼腥草、霍香、陈皮等擂成的,能祛湿防暑,曰防暑擂茶;加上凤尾车、佩兰叶、铜钱草等擂成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曰清热擂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场擂茶席,就是一幅淳朴的风俗书。一张张桌子排开来,男女老少团团围中。这边客人喝着茶,说今论古,谈笑风生;那边女主人手持擂杖,在擂钵内有节奏地旋转擂动,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似鸾凤和鸣,构成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图。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将乐擂茶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澈饮方式,倍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孑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