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篇 编辑

南北朝王褒诗作

《关山篇》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乐府诗。《艺文类聚》、《古诗纪》、《古诗》皆存录此诗。

南北朝战乱频繁,世人皆知其苦痛。以表述兵戈征旅生涯为主旨的边塞诗逐渐兴起。王褒的《关山篇》,从赴战行程的见闻着手,在描写旅途关山物象间,抒写了从军将士抗敌的豪迈气概。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关山篇》

作者:王褒

创作年代:南北朝

文学体裁:五言古风

作品全文

编辑
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掩蔼,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

好勇自秦出,义气多豪雄。

少年便可战,十四昂从戎。

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

作品赏析

编辑
诗的开篇二句,先以平实的笔法点出,径直指明此番远征的出发地。“陇坂”,即陇山,又称陇坻,系六盘山南段的别称,位于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平一带,形势险峻,向为两省间要隘。“驱马度关山”,随之将笔锋转往行军路途,所以,后面以“关山恒掩蔼,高峰白云外。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四句顺承而下,依次写来,颇觉历历有序,仿佛一幅天然画图凸显眼前。群峦回旋聚涌作势,共茫茫雾霭遮了那古老的关塞,一柱长峰背靠高天,独昂首挺立于悠悠白云之外,更见其峭拔;而滔滔渭水泻出,连绵不绝,宛如一条千里飘带蜿蜒在无边大地上。这里将近观相伴着远眺,静形交汇了动态,纵横交错,使寻常的荒凉景色别具一种苍茫浑沦的气象,由此构成西北地域的典型特征,并引出以下风习人事的叙写。

七至十句“好勇自秦出,义气多豪雄。少年便可战,十四昂从戎。”关中民风,古来便称强悍,故逞勇好斗。且当时多兵事,少年人便习惯于披甲征战、执戈上阵了。按,此处有相当写实成分,王褒原为南朝梁重臣,后仕北周宇文氏,周都长安,正是战国秦故地,他原先已然习惯了轻柔娇媚的南风,相比之下,更为强烈地体会到北地的尚武精神。“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关河险阻,跋涉艰难,而对方据断要塞,严阵以待我原来的疲兵,这固然是秦中男儿乘时建功的好机会,但胜负未卜,埋骨异乡也难说啊!这里对时空视野作了开拓,指向渺远莫测的未来,从而给人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感觉,为前面飞扬的豪气涂上一层悲壮的情调。“辽水”,即辽河,古称句骊河,于辽宁盘山湾入渤海。“榆关”,即山海关,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形势险要,历来为屯兵据守重镇。

此诗在结构上注意对比排列的平衡均匀,如开篇结尾指明从军征战的起始于终点,东西遥相呼应,就留下大跨度的活动范围,中间八句气势贯通其间,使之交融互汇,构成了整体基调。特别是结尾两句,蓦地荡开,于自然地域景貌的叙述中涵纳着丰厚的社会人事内容,使得苍茫迷离的意绪更加深沉而耐人寻味。《周书.王褒传》说他在江南时,就“曾作《燕歌行》,妙写关塞寒苦之状”,而其现存诗作也大部分以关山征战、北地风光、戍卒思妇为描写主题,可见这方面他是有较高成就的,可称之为唐以前的边塞诗名家。

作者简介

编辑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南北朝诗人、书法家。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北周武帝时为宜州刺史。在梁时曾写过《燕歌行》等诗歌,描写征战艰辛,塞北苦寒,曾被广泛传诵和摹仿。  到北方之后,他的诗风虽和齐梁诗人仍有相近之处,但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诗歌内容比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了不少关于边塞和征战等方面的乐府诗。王褒的诗歌多是到北方后所作,抒发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边塞风情,风格雄健。如五言诗《渡河北》、《关山月》等。

王褒和庾信进入北朝,对北周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原有集21卷,已佚。存诗40余首,明人辑有《王司空集》收录其诗文。

下一篇 八卦

上一篇 代出自蓟北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