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大雅 编辑
温大雅(572年-629年), 字彦弘,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 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温彦博之兄 。唐初文学家、 思想家、史学家 、大臣。
温大雅隋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奔丧。隋末天下大乱,不再出仕。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次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温大雅被命为黄门侍郎,后弟温彦博为中书侍郎,兄弟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温大雅因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荣之”,但亦会遭人非议,力辞黄门侍郎,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调任工部侍郎。后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在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支持李世民,出镇洛阳,以为外应。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封黎国公。翌年病卒。
温大雅亲身经历李唐王朝的建立,遂以所见所闻撰成《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记述李渊从太原起兵至正式称帝的三百五十七天中的史事, 该书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另撰有《今上王业记》6卷、《大丞相唐王官属记》2卷,两书均佚。
字:字彦弘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
出生日期:572年
逝世日期:629年
主要成就:帮助李世民登基
主要作品:《大唐创业起居注》
本名:温大雅
谥号:孝
家世:太原温氏
官职:礼部尚书
爵位:黎国公
追赠:尚书右仆射
温大雅
隋文帝开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温大雅即以才学卓著授东宫学士职。大业末年,又授长安县尉,不久丁父忧辞官回乡,与三弟大有居太原。是时,隋朝风雨飘摇,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炀帝被困江都,朝不保夕。大业十二年(616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道巡抚大使,与子建成、世民多方延揽人才,而近在晋阳的温大雅便成为其重礼延聘的一方人物。温大雅入幕后,被聘为留守府记室参军,典掌机要,并为李氏父子分析时政,筹划方略,制定兴兵起兵计划,被倚为左膀右臂。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建大将军府,温大雅任将军府记室参军,仍掌机要,参与核心机密。李渊在晋阳誓师之后,温氏随军出征,一路屡出奇谋。是年10月,李渊兵克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而温大雅与窦威、陈叔达等人则负责筹划禅让之事。
次年,李渊即位,建立唐朝,温氏任黄门侍郎,位居权力中枢。与此同时,其弟温大临亦官至内史侍郎(中书侍郎),兄弟同列朝堂,共事李唐,位高职显,时人荣之。然而,温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钦羡,日久必遭非议,于是坚决请辞黄门侍郎,并于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调任工部侍郎。不久因政绩卓著,应秦王李世民之请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
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从记室参军到黄门侍郎,温大雅全心投入参订礼仪、赞划机密及繁忙政务之中,并依凭其过人的才干、睿智和谋略为李氏代隋立下汗马功劳。武德三年后,各地分裂割据势力相继荡清,社会趋稳,民心渐倾李唐,统一趋势已形成。为替李唐代隋事业“正名”,温大雅于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续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属记》2卷、《今上王业记》6卷、《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为后人研究唐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唐高祖后期,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帝位日趋明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陕东道因与都城长安遥相呼应、内外相制,战略位置重要;又因李世民兼掌行台尚书令,工部尚书温大雅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政治斗争。武德九年六月,他临危受命镇守洛阳,全权统辖秦王河南嫡系部队,以稳定外围局势,并与长安秦王府军队成鼎足之势。同时,为使李世民赢得胜利,他数陈秘策并参与制定强行夺权行动的策略。
玄武门之变后,温氏因功擢升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
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时年57岁。太宗念其忠孝,特敕谥号“孝”。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有记载。
父亲
温君悠,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朝泗州司马、司隶从事。
兄弟
温彦将(温大有),唐朝太原县令、大将军府记室、中书侍郎、清河郡公。
温彦博(574年-637年),字大临,唐朝宰相。
儿子
温无隐,通事舍人、工部侍郎、瀛洲刺史。女儿晋阳县君,嫁给泗州刺史赵本质。
温释允,坊州刺史。
后代
孙子:温晋冲,范阳县令。
曾孙:温仁礼,左金吾卫长史。
玄孙:温景倩,南郑县令。
《新唐书》
温大雅亲身经历了唐朝的建立,温大雅于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续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属记》2卷、《今上王业记》6卷、《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为后人研究唐史留下了宝贵资料。这部书记述李渊起兵至正式称帝的三百五十七天中的史事。上卷记述李渊聚兵至发引四十八日事,由于所记多为亲身经历。翔实可信,还全文收录了李渊在位其间发布的大量诏册文书。比后来《旧唐书》、《新唐书》 《资治通鉴》等史书著作所记更为全面,合于历史实际,较可信。
宿命论
宿命论的观点:顺应天命
温大雅的政治思想与史学观念集中体现于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这部史籍主要记述李渊太原起兵至长安正式登基357天的历史。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温大雅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均有征兆,尤其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等关乎天道民生的大事更是如此,而且这种前兆代表了上天的意志,顺应这种意志即顺天命,反之则是逆天命。这种天命观贯穿于《大唐创业起居注》全部内容之中,从而为李渊建唐披上顺天应民的神圣外衣。
《资治通鉴》
曲笔溢美
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曲笔溢美李渊是温大雅史著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