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县烧麦 编辑
沙县烧麦是福建省著名的小吃。沙县烧麦源于山西太原,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簇拥,形似梅花,故名。后制作师傅移居沙县,传承,因语音变易称为烧卖(烧麦)。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
中文名:沙县烧麦
概述:福建省著名的小吃
产生于:宋元时期
源于:山西太原
品类:烧麦分成咸和甜两种
沙县美食——烧麦产生于宋元时期。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载:“烧麦扁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沙县烧麦皮薄(为冷水面坯)、馅多,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使用原料、制作工艺、蒸制方法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不同于北京烧麦的肉馅,江南烧麦的糯米馅,沙县烧麦的馅是以粉丝、肉丁、笋丁、香菇丁混合而成的,它们被包裹在被擀得晶莹剔透、吹弹可破的皮中,刚出笼时一个个粉嘟嘟地颤动着挨挤在一起,吃时再沾以沙县独有的豉油,鲜香爽滑,味道鲜美,是闻名遐迩的著名小吃。
沙县城关王家小吃店姜水英制作的烧卖最为着名,后传承给儿媳郑佳兰,改名为“佳兰烧麦店”;2000年9月沙县烧麦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在沙县12·8小吃文化节“小吃技艺大比拼”中,做烧麦皮的师傅们动作之神速令人眼花缭乱。沙县烧麦的皮除了最初一道工艺是靠压面机压成,绝大部份是靠手工擀制的,成品晶莹剔透,似吹弹可破。
沙县烧麦的制作
包馅也是一门绝活,小小的皮中,被塞了大大的馅,而且动作极快,转眼间一屉屉的烧麦便层层叠摞起来。与常见的烧麦不同,沙县烧麦上收口是朝下的!
沙县美食烧麦与国内其他地方烧麦不同之处有五:
⑴其他地方烧麦皮坯是温水或热水和面,沙县烧麦是选用精面粉冷水和面;
⑵其他地方烧麦蒸时是收口处朝上竖立放在笼上蒸,沙县烧麦蒸时收口处朝下蒸;
⑶其他地方烧麦大如酒杯,沙县烧麦小如山枣;
⑷其他地方烧麦擀制皮坯时拍粉用面粉或玉米淀粉,沙县烧卖用木薯粉拍粉。木薯粉熟后透明,其他则不然。加上蒸熟后刷上猪油,晶莹剔透,诱人食欲;
⑸沙县烧麦食时需蘸沙县特有的豆豉油调味汁。
后人有诗咏曰:秦晋北食古,闽中麦初黄。水晶皮莹亮,银粉馅脂香。笼揭氤氲漫,气飘味悠长。豉油食不忘,岂叹世路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