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素质 编辑
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中文名:身体素质
外文名:physical quality
属性: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
作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
内容:速度素质等
包含:力量、速度、灵敏性及柔韧性
身体素质好的代表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主要包括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反映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一般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胸围、皮下组织等来进行考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其中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身体形态最基本的三项发育指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上表现为体形匀称、姿势正确、营养状况良好等。
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其常见的衡量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通过测量脉搏频率,可以间接了解心脏的活动状况。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它是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是指人体一次尽全力吸气后,再尽全力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反映呼吸机能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
(一)运动素质指人体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
(1)速度。它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动作的次数或是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中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测试指标有50米跑、4秒冲刺跑等。
(2)力量。它是指整个身体或身体某个部分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耐力增长和增加跑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灵敏性的发展。测试指标有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握力、背肌力、腹肌力、腿肌力等。
(3)耐力。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称抗疲劳能力。耐力素质体现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全身耐力的综合状况,它与肌肉组织的功能、心肺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其它基础系统功能的提高密切相关。耐力的训练能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和肌肉耐力的增强。测试指标有1000米(男)、800米(女)等。
(4)灵敏性。它是一种复杂的素质,是人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指人体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对刺激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完成动作的能力。灵敏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能力要素的共同协调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测试指标有立卧撑、4×10米往返跑、反复横跨等。
(5)柔韧性。它是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周围组织(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它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的表现,是人体运动时加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它对掌握运动技术、预防受伤的预感性和可能性、保持肌肉的弹性和爆发力、维持身体姿态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柔韧性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结构方面的特点,而且也取决于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机能状态。测试指标有坐位体前屈、纵劈叉等。
(二)运动能力指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又可以划分为一般运动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前者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及一般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基本能力,后者则是为了完成某项竞技比赛所具备的运动能力。
学校通过体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
从力量素质看,中国不同年龄阶段成年、老年人的下肢、上肢力量和力量耐力发展都有自身特点。下肢力量(20-39岁)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持续下降,下降幅度男性稍大于女性;南方优于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上肢力量表现为:35岁前成年人的握力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此后随年龄增长,握力逐渐下降。女性的上肢力量持续发展时间长于男性,且增长率大于男性。衰退曲线则呈现了同步性特点,但下降率则低于男性。北方人握力优于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男、女呈下降趋势。南方优于北方。力量耐力发展的工作种类特点是不同工种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最终趋势是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 速度、灵敏素质从速度和灵敏素质看,中国成、老年人速度与灵敏素质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男、女均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男性表现为先慢后快,女性则相反。男、女同年龄段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中国成年人的速度与灵敏素质各年龄段总体趋势是南方优于北方。各年龄段男、女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工种特点总体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好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又好于农民。从平衡能力的变化趋势看,中国男、女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均呈持续性的下降趋势。男女同年龄段的平衡能力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且差异在35-39岁及以后的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中国成、老人的平衡能力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优于北方。中国不同工作种类成年人的平衡能力各年龄段男、女均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中国各年龄段乡村男、女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优于城市老年人。
柔韧素质
从柔韧素质看,中国成年、老年人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变化特点是:20-24岁时男、女坐位体前屈均在11-12厘米之间,随年龄增长,坐位体前屈男、女均持续性下降;但女性下降幅度低于男性。中国成年、老人的柔韧素质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北方优于南方,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工种特点是农民最好。
自测心率方法
军人身体素质训练
自测耐力方法
站在同一级台阶上,右脚先上迈两级台阶,左脚随后也上迈两级台阶,然后右脚下退两级。如此循环,每2~3秒完成一个回合,3分钟后测量自己的脉搏数。 评价标准:由于男女在生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耐力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对于男性,脉搏次数63~76为好;77~90为良好;91~106为一般;107~120及格;121~134为差。 对于女性,脉搏次数73~86为好;87~100为良好;101~117为一般;118~130及格;131~144为差。 自测体力 方法:做仰卧起坐与俯卧撑;背靠墙而立,大小腿间呈90°马步,直到大腿感到发热为止。 评价标准:仰卧起坐:男子为30个,女子为20个。俯卧撑:男子为18个,女子为10个。马步坚持1分钟者为及格,坚持2分钟者为良好,3分钟以上者为优秀。 自测柔韧性方法: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脚跟着地。在两脚跟中间横放一把米尺,两脚跟相距40厘米,然后上体前倾,两臂尽量向脚伸展,用手摸脚尖,如果摸不到,则将两脚再分开一些,直到手刚刚能摸到脚尖,此时记下两脚跟之间米尺的刻度。 评价标准:男女柔韧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男性,当两脚间距离为:20~30厘米时柔韧性良好;40~53厘米时一般;60厘米以上为较差。对于女性,当两脚间距离为:35~40厘米时柔韧性良好;50~58厘米时一般;70厘米以上为较差。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通过跳远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12分钟跑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好。跑完12分钟,根据自己跑的距离,再查一下评分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
反应速度
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各种声、光等突发信号让练习者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提高其神经系统反射弧的接通机能水平。
动作速度
指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速能力。提高动作速度的锻炼方法有:
(1)减小练习难度,加助力法。如牵引助力跑步或游泳、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推掷较轻的器等。 (2)加大练习难度,发挥后效作用法。如负重跳或推掷超重器械练习后,紧接着做跳跃或推掷标准器械的练习。 (3)时限法。按预定的音响节拍频率完成动作,以改变练习者的动作频率和速度。
位移速度
是指在作周期性动作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提高动作速度是提高位移速度的基础,并与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密切相关。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 快速跑。如短距离用最快速度重复跑、让距离追逐游戏、短距离游泳、速滑等。
(2) 加速动作频率的练习,如快频率小步跑、快速摆臂练习等。
(3) 发展下肢的爆发力。如负重跳、单脚跳、跨步跳等。
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通过慢跑锻炼身体素质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通过慢跑锻炼身体素质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发展柔韧素质,有利于正确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在突然用力的情况下,避免损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加大动作幅度,即拉长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的练习。所有的柔韧练习至少连续做5~10次,动作幅度应逐步加大,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要交替进行,并需持之以恒。当软组织被拉长之后,肌体感到酸、胀、痛时应坚持8~10秒,这样需重复练习8~10次,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每次锻炼过程中,动力拉长练习一般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以7~30次之间为宜,注意柔韧练习总的时间不宜过长。
人体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疾病的抵抗方面。人体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体温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各种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因而提高了身体对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预防包括“文明病”在内的各种疾病。
应变能力是指人对意外性事件、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或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的能力。
紧急事件处理能力是指对任何需要立即予以处置的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的处理能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