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编辑
本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简明扼要,却意义深远,值得深思与体会。
中文名: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性质:君王不与民争利
出处:《道德经》
与“不敢为天下先”的涵义相近的,还有第七十二章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有些注家对此亦作了不当的诊释。有的译为:“敢干是死亡的道路,不敢干是生存的道路。”有的说:“老子是在提倡听天由命的活命哲学。”联系本章的具体语境,“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应释译为:“敢于违背客观规律而蛮干的,必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勇于排除干扰,决不逆客观规律而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必定会增加。”因而这句话根本就没有胆小怕事、保守退缩、提倡听天由命的活命哲学的涵义。
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