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世康 编辑
韦世康(531年-597年10月9日),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魏至隋朝时期大臣,北魏司空韦旭之孙、逍遥公韦夐之子。
韦世康出身关中士族京兆韦氏,自幼深沉明敏,富有才华。初仕西魏,起家雍州主簿,后任直寝、受封汉安县公。迎娶襄乐公主,任仪同三司。北周建立后,历任小典祀下大夫、沔、硖二州刺史。跟从北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任司州总管长史。后历任上开府、司会中大夫、绛州刺史,深受左丞相杨坚信任。隋朝建立后,韦世康历任礼、吏二部尚书,进爵上庸郡公,出任隋朝四大总管之一的荆州总管。政简民安,受人赞誉。开皇十七年八月丁卯(597年10月9日),韦世康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七岁,杨坚追赠其大将军,谥号为文。
韦世康是隋文帝朝重臣,他性情恬静,奉孝行善,不争财利。为官清廉,身居高位却无骄矜之色,以谦谦君子之风待人接物,使得时人赞赏。韦世康在治理地方上,为政简静,令之所出唯求不扰民,深受百姓爱戴。
全名:韦世康
谥号:文
封号:上庸郡公
所处时代:西魏至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531年
逝世日期:597年10月9日
逝世地:荆州
主要成就:为官清廉公正、治理绛州和荆州
最高官职:荆州总管、大将军(赠官)
早年经历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西魏、北周二朝共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韦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西魏朝时,韦世康年仅十岁就被雍州府衙征用为主簿。二十岁时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
效力北周
北周时期,韦世康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破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宇文邕平灭北齐,消灭了北齐之后,宇文邕为了安抚原北齐地区的百姓,就命韦世康担任司州总管长史,韦世康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不仅稳定了当地的秩序,还获得官吏百姓的爱戴。一年多后,朝廷召韦世康回京担任民部中大夫,升官为为上开府,后改任司会中大夫。
文帝重用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为阻止杨坚篡夺北周政权,于邺城起兵,北通突厥,南连陈朝,欲杀杨坚。当时担任北周丞相的杨坚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于是韦世康出任绛州刺史,他德高望重,绛州的官吏百姓都肯服从,安居乐业,未生变故。 他在任数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同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
隋开皇四年(584年),韦世康因母亲去世离职。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韦世康坚持请求文帝杨坚下制让他退休,杨坚不同意。
开皇七年(587年),朝廷将韦世康调往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韦世康襄州刺史一职。后因牵连他事被免官。不久,朝廷授韦世康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
开皇十三年(593年),韦世康回京入朝,朝廷重授他为吏部尚书。
身居高位
韦世康曾在休闲时,对族内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
后来韦世康趁侍奉皇帝宴会的机会,两次向文帝杨坚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道:“下臣没有尺寸功劳,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现在我已经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朝代已经没有益处了,恐怕早早死去,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杨坚说道:“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
开皇十五年(595年),韦世康离京出任荆州总管。当时天下只设置了四大总管,三州皆由亲王管辖(并州总管为汉王杨谅,益州总管为蜀王杨秀,扬州总管为晋王杨广),唯荆州一地委任韦世康全权统辖,足见杨坚对他信任。
任上去世
开皇十七年八月丁卯(597年10月9日),韦世康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杨坚闻而痛惜,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文”。
治理地方
北周消灭北齐后,原齐地历经战火,百姓尚未安定。韦世康任司州总管长史,成功安抚了治下原齐地的百姓,士民都很高兴,一年后韦世康调回京城长安任职。 尉迟迥起兵后,杨坚派韦世康担任绛州刺史镇守绛州。韦世康在任这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后被提升为礼部尚书。
为官清廉
韦世康在长安为官时,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宣扬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 韦世康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吏部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 前后十几年间,韦世康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
韦世康生性恬静,崇尚古时的风尚,不愿意因个人得失而动脑筋。在绛州任职后,便萌生了退隐的想法,他给族内子弟们写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我总是急急忙忙为皇命奔走,频繁地镇守地方,志在除掉三惑,心里慎重地守着四知,以不贪为宝,身处肥缺而一无所取。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现在我虽未老,但壮年已经过去,寒霜先打梧桐,北风早摧蒲柳。我的眼睛更加昏花,已经看不到小字了;足疾更厉害,不能快走了。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何况我的老母年事已高,我应该好好地侍奉她,早晚侍奉有缺,就是我的罪过。现在,世穆、世文都已从军,我和世冲又都在远地做官,登高眺望故乡,退隐回乡之情更加迫切。桓山之悲,比以前更深。我想上达天子,请他按养亲之礼,放我回家侍奉老母。没和你们商量,所以让人送这封信。我写此信时,心在遥远的故乡,感叹悲戚之情,实在让我无法承受。”他的弟弟们以为,退休之事恐怕难以办成,于是作罢。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曾祖 | 韦真憙 | 北魏大臣,历冯翊、扶风二郡守,去世后追赠泾州刺史。 |
祖父 | 韦旭 | 北魏大臣,南幽州刺史,去世朝廷赠司空、冀州刺史,谥号“文惠”。 |
父亲 | 韦夐 | 北魏到北周时期名士,朝廷十次征召,韦夐都避世不出,周明帝赐号“逍遥公”。 |
叔叔 | 韦孝宽 | 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臣、将领。官至大司空、上柱国,封爵郧国公。 |
妻子 | 襄乐公主 | 西魏公主,文帝元宝炬之女。 |
子女 | 韦福子 | 韦世康长子,隋朝大臣,官至司隶别驾。 |
韦福嗣 | 韦世康次子,隋朝大臣,官至内史舍人,杨玄感叛乱时造反时,韦福嗣战败被俘。杨玄感让他作檄文,他的言辞很不像话。后逃回朝廷,被隋炀帝车裂。 | |
韦福奖 | 韦世康三子,隋朝大臣,任通事舍人。在征讨杨玄感的战争中阵亡。 | |
韦氏 |
参考资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