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如 编辑
陈丽如(CHEN Li-Ju),1981年4月24日出生,中国台北女子射箭选手,于2004年雅典奥运夺得女子射箭团体铜牌,在个人赛中则排名第50。
中文名:陈丽如
外文名:CHEN Li-Ju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桃园县(今桃园市)
出生日期:1981年4月24日
身高:1.58米(5尺2寸)
运动项目:射箭
所属运动队:中国台北队
专业特点:複合、反曲弓雙棲
主要奖项:2004年雅典奥运夺得女子射箭团体铜牌
性别:女
高中就读桃园中坜家商的陈丽如,曾经获得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射箭项目的第2名。
2023年9月,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名单。 10月5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射箭女子复合弓团体比赛中,由陳怡瑄、黃逸柔、王律勻、陳麗如组成的中国台北队获得银牌。
当她考上文化大学体育系后,在教练苏钦明的指导之下,不断修正其射箭姿势,使得陈丽如射箭技术日益精进,在亚洲杯射箭锦标赛勇夺铜牌。
2003年第13届亚洲杯射箭锦标赛:个人第3名
2004年欧洲巡回赛:团体第6名
200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团体第3名
2007年塞尔维亚世大运为中国台北队抱回队史首面复合弓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的中国台北射箭队选拔落榜,不但未能入选,成绩也一直无法名列前茅
2014年亚洲运动会:团体第2名(复合弓)
2023年10月5日,获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射箭女子复合弓团体亚军。
第1次当选反曲弓国手,就要进军奥运的陈丽如,就读文化大学体育系大四,去年11月她拿下复合弓亚洲杯铜牌后,“想在大学毕业前做件疯狂的事”,她决心改练反曲弓,“我要选国手,进奥运。”一系列的选拔赛在即,她几乎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天天从早上7点练到晚上9点,美梦成真的感觉让她“真的很惊讶。”
全心投入练习期间,陈丽如的母亲因急性糖尿病进医院,甚至左小腿必须截肢,隔天要参加选拔赛的她,挂念母亲,噙著泪水出赛,成绩也受影响。现在母亲出院了,丽如第1个就想把这个好消息,打电话给始终支持她的妈妈。
全大运今年首次举办射箭复合弓竞赛。排名赛比赛成绩,五月二日下午揭晓。复合弓公开男子组第一名由中国文化大学的谢孟达,以682总分获得。复合弓公开女子组第一名由中国文化大学的陈丽如,以682总分获得。复合弓一般男子组第一名由国立中山大学的王子政,以658总分获得。复合弓一般女子组第一名由中国文化大学的吴昕儒,以598总分获得。
复合弓公开女子组冠军陈丽如射龄已有19年,曾在2004年获得奥运铜牌,2009年获得世大运金牌,2013年获得亚洲杯金牌、2014年获得亚运银牌。她说,现在就读博士班,在亚运之后忙于课业,有点疏于练习,表现不够理想。
中国台北队在2004雅典奥运的第一面奖牌出现在射箭场。女子射箭团体赛铜牌战,中国台北队队吴蕙如、袁叔琪与陈丽如同心协力,以242分比228分轻取法国队,夺得铜牌,这是台湾参与历届奥运射箭项目赢得的第一面奖牌。
中国台北队在准决赛失手,仅射出226分,以4分之差败给中国队,未能挤进决赛;铜牌战,中国台北队袁叔琪、陈丽如画了个大花脸,以示决心,果然奏效,除了前3箭落后之外,法国队在4、5、6箭都只射出7分,中国台北队陈丽如上场,分别拿下9分、10分,袁叔琪再补上一记9分箭,中国台北队在第一轮射完九箭,已经取得6分的领先。
法国队在第2轮前3三箭中,有两箭射出满分,但中国台北队吴蕙如也在第三箭射中10分,随后陈丽如、袁叔琪又各射出一支10分箭,在第二轮结束时,中国台北队将领先的差距拉开到12分。
最后9箭,法国队又出现麻烦,第6箭与第9箭都只射出7分,中国台北队陈丽如、袁叔琪又联手射出4支10分箭,局势底定,最后以14分之差,轻松击败法国队,拿下铜牌,也一雪中国台北队在个人赛空手而归的遗憾。
坚持自我不放弃 陈丽如雅典奥运射箭女子团体获铜牌享奋斗成果 在三位雅典奥运女子射箭队员中,陈丽如算是名气和知名度最小的一位,虽然当时她就读文化大学,主客观环境都不利于练习,但陈丽如依旧秉持著自我的信念,“越是艰难、越不能放弃”,终于让她拿到生涯中第一面奥运奖牌,成功发光发热。
对于有心想走射箭这条路的后起之秀,陈丽如建议,不要因为环境困难就放弃自己的兴趣,遇到困难就想办法去克服,坚持自己的兴趣不断的去练习、去挑战,掌握机会去磨练、表现自己,“相信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著你”,这也是陈丽如决定走向射箭之路以来不断告诉自己的话。
陈丽如已有更积极的生涯规划,复合、反曲弓双栖,对她来说,奥运不是唯一的舞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