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挺之 编辑

唐朝大臣

严挺之(673年-742年),名浚,字挺之,以字行,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唐朝大臣。

严挺之少时好学,气质高雅清秀。举进士出身,并擢制科,授义兴尉。受宰相姚崇赏识,入朝任右拾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历任考功员外郎,多次升迁官至给事中。主持贡举,人们称他办事公平得当。因为官刚直冒犯到宰相李元纮,外放为官。历任登州刺史、太原少尹、濮、汴二州刺史。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李隆基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招他入朝为刑部侍郎,升任太府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受宰相张九龄赏识,举荐为尚书左丞,主持吏部选调事务。受宰相李林甫排挤,出贬洛州刺史、绛州太守。

天宝元年(742年),玄宗想召严挺之入朝,遭李林甫阻挠欺骗。严挺之被授闲置员外詹事,严挺之忧郁之下,在洛阳病逝,享年七十岁。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严挺之

别名:严凌

字:挺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出生日期:673年

逝世日期:742年

主要成就:主持贡举、治理地方

最高官职:尚书左丞

人物生平

编辑

宰相赏识

严挺之少年好学,举进士出身。神龙元年(705年),经制科被授义兴县尉。该县属常州,常州刺史姚崇很赏识严挺之的才干。

景云元年(710年),姚崇升任中书令,任宰相,举荐严挺之入朝任右拾遗。

忠直谏言

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时,胡僧建议,点燃万千灯火庆祝节日。玄宗李隆基于是令组织大型的花灯歌舞活动,在长安皇城外安福门外制作了一座高达二十丈的巨型灯轮。灯轮上悬挂五万盏花灯。并让数千名打扮靓丽的宫女身着绫罗绸缎在灯轮下轻歌曼舞;还从长安、万年县选来民女千余人,于灯下载歌载舞。活动四天后,太上皇李旦同玄宗登延喜门观赏,又观百司酺宴,夜以继日,作乐不止,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严挺之认为君王不应这等图享乐,不顾官卑职微,上疏进谏说:“今乃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非所以光圣德美风化也。”玄宗觉得有理,采纳他的意见,停止了活动,并下敕褒奖,给他厚赏。

为官刚直

侍御史任知古仗恃自己是掌管风纪的官吏,在朝廷上责骂士大夫,严挺之责备他不恭敬,反而受他弹劾,被贬为万州员外郎参军事。

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严挺之任考功员外郎,多次晋升,官至给事中,主持贡举,人们称他办事公平得当。当时杜暹、李元纮任宰相,二人不和。杜暹和严挺之关系友善,而李元纮与宋遥关系友善,二人都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宋遥考校吏部判事,他决定等第的高低与严挺之意见不同,宋遥告诉了李元纮,李元纮就多次去责问严挺之,严挺之神色严厉地说:“您位居宰相,然而爱憎却取决于小人吗?”李元纮问:“谁是小人?”严挺之回答:“就是宋遥。”严挺之因此外任登州刺史,又改任太原少尹。

起先,殿中监王毛仲持节出使太原、朔方,统计登记兵马。事隔几年后,发文件到太原索取兵器。严挺之以不见玄宗的敕书而不肯给,且认为王毛仲恃宠已久,恐生变故,于是向玄宗密奏。不久,严挺之改任为濮、汴二州刺史。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毛仲因罪被流放赐死,玄宗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招他入朝为刑部侍郎,升任太府卿。

被诬贬官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同时任相,严挺之与张九龄相交甚密,张九龄很赏识他,于是举荐严挺之任尚书左丞,主持吏部选调事务。李林甫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唐玄宗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李林甫举荐的户部侍郎萧炅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当着严挺之的面把“伏腊”二字错读为“伏猎”,严挺之将此情告知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经张九龄弹劾,肃炅被贬出为凤州刺史,李林甫由此对严挺之十分恼恨。

当时,张九龄想要推荐严挺之为宰相共同辅政,便建议严挺之登门拜访李林甫,以缓和关系。但严挺之一向负气清高,看不起李林甫的品德,不肯去拜访林甫。三年时间中,除了公务,他从不私去李府,这更引起李林甫对他的嫉恨。当时,蔚州刺史王元琰犯法,严挺之为他辩解了几句,李林甫让人在廷中责问严挺之,严挺之因此贬为洺州刺史,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再贬为绛郡太守(《资治通鉴》作绛州刺史)。

天宝元年(742年),玄宗又记起了严挺之,向李林甫询问挺之下落,并说:“此人有才能可以任用。”李林甫为阻止严挺之复起,私下找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与他叙旧,情意深厚,并许诺授予他好的官职,又借机说:“天子十分看重他,他应该设法找借口主动辞官回朝,得以拜见皇上,那将会得到大用。”于是诱骗严挺之,叫他装病,上疏表示希望回到京师就医。严损之不知是计,转告严挺之,上奏称疾。李林甫得到严挺之的上奏后,就对玄宗说严挺之年事已高,有病,希望得到闲散官职休养。玄宗听信后对此遗憾感叹良久,于是就任命严挺之为员外詹事,令他到东都去养病。

忧郁而终

天宝元年(742年),严挺之遭李林甫的排挤打击,心情忧郁,在洛阳患病。他提前为自己写下了墓志,其中说:“我前后历任二十五个官职,……现七十岁,才能没有得到施展,为士人所悲伤。”留下遗嘱叫家人薄葬,入殓时使用一般服装。九月,严挺之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岁。

主要影响

编辑
严挺之为官刚正清直,曾劝谏玄宗不应贪图享乐,反对在元宵节举办大型花灯歌舞活动,被玄宗采纳。任考功员外郎期间,严挺之主持贡举,审查严格,登科的人比往年减少了一半,人们都称他办事公平得当。外任刺史期间,治州严整有威仪,官吏都不敢有越轨行为。

历史评价

编辑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少好学,姿质轩秀。”

《严挺之墓志》:“前后历任二十五官,每承圣恩,尝忝奖擢,不尽驱策,驽蹇何阶,仰答鸿造?春秋七十,无所展用,为人士所悲。”

刘昫赵莹《旧唐书》:①“挺之所历皆严整,吏不敢犯,及莅大郡,人乃重足侧息。”②“挺之素重交结,有许与,凡旧交先殁者,厚抚其妻子,凡嫁孤女数十人,时人重之。”③“挺之才略器识,不下诸公,耻近权门,为人所恶,不登台辅,养疾宫僚。虽富贵在天,穷达有命,彼林甫者,诚可投畀豺虎也。”④“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嵩、龄、适、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极,半惭德馨。”

轶事典故

编辑
严挺之很看重朋友交往,结交就生死不变,经常照看关照去世朋友的家人,曾帮助旧友的孤女出嫁,多达几十人,为当时人称道。

人际关系

编辑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严君协

唐朝大臣,官至海东运粮使,去世后赠洮州都督。

父亲

严方约

唐朝大臣,官至利州司功参军,去世后赠太常少卿。

叔父

严方嶷

唐朝大臣,唐睿宗景云年间((710年—712年),任户部郎中。

兄弟

严挹之

唐朝大臣,官至徐州符离县尉。

严损之

唐朝大臣,严挺之弟。历任真定、景城、弋阳太守。又历太原、上谷、馀杭、丹阳等郡,所至皆有治绩。官至左庶子。

妻子

裴氏

严挺之之妻,出身河东裴氏。不被严挺之喜爱,儿子严武得知后,杀严挺之侍妾英氏为母出气。

侍妾

英氏

严挺之之妾,很受严挺之的喜爱。因严挺之不容妻子裴氏,被严武所杀。

儿子

严武

唐朝大臣、将领,历任东川节度使、成都、京兆尹、黄门侍郎、剑南节度使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去世后赠尚书左仆射。

孙子

严楚卿

严武长子。

严越卿

严武次子。

严郑卿

严武三子。

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编辑
关于严挺之的生平,主要参见《旧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以及《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五十四》 。

下一篇 尹思贞

上一篇 李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