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尔·舒马赫 编辑
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又译米夏埃尔·舒马赫 。1969年1月3日出生于德国许尔特,德国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现代最伟大的F1车手之一。
在他头16年的职业生涯中,舒马赫几乎刷新了每一项纪录,共夺得7次总冠军,亦曾是唯一夺得总冠军的德国车手(后被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于2010年刷新)。2006年,舒马赫宣布退役。 2010年初,舒马赫正式宣布复出,加盟前身为布朗车队的梅赛德斯车队。2012年10月4日,舒马赫在铃鹿再次宣布退役。 2013年12月29日,舒马赫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滑雪时发生事故,头部撞到岩石,严重受创。 2018年12月,在遭遇滑雪事故五年后,车王舒马赫从昏迷中苏醒。当时语言交流尚存在困难,但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已经无需通过插管维持生命。2019年9月12日,迈克尔·舒马赫在前往巴黎某医院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已“神志清醒”。 2020年国际汽联年终颁奖典礼中,迈克尔·舒马赫收获国际汽联主席特别贡献奖 。2021年11月,美媒Sportico统计了运动员生涯收入,舒马赫以11.3亿美元排名第9名 。2024年4月,舒马赫的8块手表藏品将拍卖,总价预估达400万美元。其妻科琳娜为筹集医疗费用,已售飞机、房产,现正筹备拍卖这些手表藏品。
中文名:迈克尔·舒马赫
外文名:Michael Schumacher
别名:舒米、米夏埃尔·舒马赫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
出生地:德国赫尔姆海姆
出生日期:1969年(己酉年)1月3日
身高:1.74 m
体重:75 公斤
运动项目:一级方程式赛车
所属运动队:法拉利
专业特点:竞技体育比赛
主要奖项:2004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奖2002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奖F1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重要事件:7次世界冠军
爱好:足球,橄榄球,卡丁车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从小接触赛车
童年舒马赫
卡丁车时代
1983年,舒马赫开始参加卡丁车比赛;1984年、1985年他连续两年取得德国青少年卡丁车总冠军,1986年-德国青年卡丁车季军,欧洲卡丁赛亚军,欧洲卡丁车决赛季军。
1987年,舒马赫参加卡丁车大赛并夺得冠军,开始了其职业赛车生涯,出色的表现使他受到了梅塞德斯奔驰
1989年,舒马赫参加了德国三级方程式赛车,与他的队友汉塞尔·弗伦岑并列第三名,与第二名仅差1分。1990年,他在该项赛事中5次获胜,并在赢得澳门和斐济大奖赛冠军之后,取得了该赛季德国三级方程式的冠军。同年在澳门站和哈基宁的撞车让哈基宁与冠军失之交臂。1991年,舒马赫驾驶Sports cars赢得了在Autopolis举行的比赛。同年,他初次参加F3000大赛,并在日本sugo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舒马赫首次涉足F1,代表乔丹车队参加了比利时大奖赛。他在排位赛中获得第七名,由于离合器出现故障,在正式比赛时未能跑完第一圈。这是他唯一一次代表乔丹车队参赛,之后被贝纳通车队挖走了。
贝纳通车队时代
贝纳通车队时期
1992年,舒马赫8次登上F1的领奖台,其中在比利时站首次登上分站赛冠军宝座。赛季结束时,他以53分获得第三名。
1993年,舒马赫取得第四名,并夺得葡萄牙站比赛的冠军。 该赛季16站比赛,其他7站他都没能完成比赛。车手积分榜,舒马赫积52分排名第4 。
1994年,舒马赫代表贝纳通车队参赛,击败了威廉姆斯车队的塞纳夺得了当年F1的冠军。在澳大利亚站的比赛中一次有争议的事故后,舒马赫尔以一分的优势击败了达蒙·希尔夺得了冠军。九次胜利后,舒马赫夺得了他的首个F1年度总冠军。
1995年,舒马赫代表贝纳通车队再次夺得世界冠军。 该赛季17站比赛赢下超过一半的冠军。最终他以102分卫冕车手总冠军。车队方面,贝纳通以137分在舒马赫加盟后首次拿到第一。
法拉利车队时代
1996年,舒马赫转到法拉利车队,共夺得三个分站赛冠军。 该赛季,舒马赫获得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大奖赛3个冠军。年度车手积分榜其59分排名第三。
1997年,舒马赫夺得摩纳哥站、法国站、加拿大站、比利时站和日本站的冠军,并以领先威廉姆斯车队车手维伦纽夫一分的优势进入了最后一站西班牙赫雷斯站的比赛。比赛却又一次出现了争议,两人的赛车撞到了一起。维伦纽夫继续比赛获得了冠军,舒马赫却被国际汽联取消了成绩。
1998年,法拉利赛车的可靠性能加强。虽然赛季一开始迈凯轮车队占据了领先的地位,但是舒马赫并未放弃,赢得了6个分站的比赛。在最后的角逐中,舒马赫虽然获得首发位置但起跑并不理想,随后又在比赛中爆胎,从而第三次失去了夺冠的机会。
1999年,由于英国站中途的比赛发生了撞断脚的意外,最终只取得44分,列总成绩第4,当年最后两站的比赛中重回赛场。为法拉利车队夺得了自1983年以来的第一个年度车队冠军。
法拉利车队时期
2000赛季,埃尔文加盟美洲虎车队,舒马赫开始与巴里切罗搭档。这个赛季成为舒马赫赛车生涯中最辉煌的赛季。虽然赛季中段的一些失误使舒马赫领先迈凯轮车手的优势大大缩小,但舒马赫夺冠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在倒数第二站日本铃鹿站的比赛后,舒马赫赢得了他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并为法拉利车队夺得21年来首个年度车手冠军。在最后一站马来西亚站中的比赛后,他还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年度车队冠军。同年,为法拉利车队夺得了21年以来首个车手总冠军,同时也夺得了车队总冠军。
2001年,法拉利车队和舒马赫从第一站澳大利亚站的比赛到最后一站日本站的比赛一直占优。在17站的比赛中,舒马赫打破了无数的纪录,并在倒数第5站匈牙利站的比赛中提前赢得了他的第四个世界冠军。他现在是赢得大奖赛冠军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超过了阿兰·普罗斯特的51次分站冠军,以及胡安·曼纽尔·方吉奥的五个世界冠军的纪录。
2002年,舒马赫拿下第5次F1车手总冠军。3月3日,舒马赫用一场无懈可击的胜利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攀登”,舒马赫在澳大利亚取得了三连冠。3月31日,巴西大奖赛,这也是新款的F2002赛车的处子秀,本站获胜后,舒马赫将自己的分站夺冠纪录改写为55场。同年4月14日,舒马赫在伊莫拉比赛中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拿下了自己的第56个分站赛冠军。同年4月28日,车手们来到了西班牙,全场比赛都表现得非常稳健,他轻松的在西班牙捧起了冠军奖杯。5月12日,比赛来到了奥地利,舒马赫以1分09秒298的成绩刷新了A1赛道的最快圈速纪录,时速也高达310.8公里/小时,舒马赫在自己从没有赢过的A1赛道这样获得了第一场胜利。6月9日,比赛转战至美洲的加拿大,舒马赫再次包揽了冠亚军,他的获胜似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惯性”,人们也已经习惯了看到红色一次又一次跳跃在F1领奖台的最高层,这场胜利也是自法拉利加入F1比赛后的整整第50场胜利。7月7日,英国站的争夺在雨中展开,这场比赛的胜利也是舒马赫个人职业生涯的第六十场胜利。日本铃鹿,舒马赫获得了他个人的第64个分站冠军,至此,法拉利车队卫冕了车队总冠军,他的总积分是221分,而其中有144分都是来自舒马赫。(注:更加详细的赛程请翻阅参考资料 )
2003年,在前几站发挥不理想,但随着F2003-GA的推出,舒马赫再次证明了他才是当今的车神,成功第6次夺得车手总冠军。2003赛季,舒马赫与莱科宁和蒙托亚对冠军头衔展开了争夺,美国大奖赛使又一个世界冠军成为了舒马赫的囊中之物,同时德国车王获得的的车手冠军头衔也增加到了6个。2004赛季,迈克尔·舒马赫再次统治了F1赛场,在前13场比赛中他获得了其中12场比赛的胜利,加上在赛季倒数第2场大奖赛-日本大奖赛再次拿到冠军,从而使自己在2004年的获胜场次达到了13次。
2005赛季,由于赛车的性能不足,舒马赫只赢得了米其林轮胎罢赛的美国站。获得车手季军。
2006年,在蒙扎赛道夺冠,同年,日本站爆缸,跟车手总冠军失之交臂,巴西站后,舒马赫退役。之后一直留在法拉利担任顾问。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间歇性出席F1分站赛,测试民用车、F1赛车。但德国车王没有测试过法拉利的现役车型——F60。他一次驾驶法拉利赛车是2008年4月份在加泰罗尼亚赛道测试F2008。
2009年7月30日,法拉利官网宣布迈克尔·舒马赫将从欧洲站起顶替头部受伤的菲利普·马萨出战余下的比赛。 2009年8月11日,舒马赫宣布因为身体原因取消F1复出计划,距离他7月底宣布复出只有12天。 2009年11月3日,2009年ROC世界车王争霸赛国家杯决赛拉开战幕,最终由舒马赫和维特尔代表的德国队以2比1击败新科F1世界冠军巴顿和英国车手普里奥克斯,帮助德国队取得冠军,继2007年、2008年后,第三次夺得ROC世界车王争霸的国家杯冠军。同时,在个人赛上,舒马赫以微弱劣势遗憾的输给瑞典车手艾科斯特罗姆夺得车手个人亚军。
梅塞德斯车队时代
梅赛德斯车队时期
2009年12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迈克尔·舒马赫将在2010年开始代表梅赛德斯GP车队复出,合同期为三年。这是舒马赫在一年之内第二次宣布复出,不同的是他将效力于梅赛德斯GP马石油车队。2010年,复出证明比预期更难。尤其是2010年赛车的操控特性。起初无法跟队友罗斯伯格在排位赛竞争,之后在比赛中稳步提升,但在最后的排名是第9。
2011年,面对维特尔迅猛的攻势与巴顿和汉密尔顿稳健的发挥,韦伯的大器晚成,舒马赫的表现略显黯淡,直到加拿大站才列第4。全年总成绩排第8,跟队友罗斯伯格相比仅差13分。谢幕之战(巴西大奖赛英特拉格斯赛道),舒马赫紧随维泰尔完赛,位列第7,年终排名第13。
2012年9月,舒马赫回到斯帕,迎来职业生涯的第300场比赛,已经43岁的舒马赫名列第7。 2012年10月4日,迈克尔·舒马赫在铃鹿正式宣布再次退役。
受伤昏迷
抢救现场
2014年3月8日,“欧洲许多脑部专家与舒马赫妻子和弟弟进行了交流,表示舒马赫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后半生都是植物人状态。”舒马赫的家人已经知道了消息,但没有表态。 2014年3月30日,F1方程赛车王舒马赫的妻子科琳娜舒马赫或决定在他们位于瑞士沃州城市格朗的一处住所中修建医疗套间,以迎接前世界车王回家。据估计,修建套间或将花费12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虽然一切迹象均显示舒马赫苏醒的可能性未为乐观,但是其妻科琳娜舒马赫从未打算放弃。 2014年4月4日,德国F1车手迈克尔-舒马赫的发言人萨宾·凯姆最新声明称,舒马赫“出现了偶尔有意识和苏醒迹象”,“正在恢复中”。
2014年4月25日,俄罗斯RT电视台援引媒体消息称,F1赛车手舒马赫从昏迷中醒来,认出了妻子。发布该消息的媒体表示,舒马赫的经纪人科姆已经通过德国RTL电视台证实了该消息的准确性。但是,《图片报》随后对科姆进行了采访,科姆表示自己并没有通过RTL发布任何消息,上一次就舒马赫的受伤情况通过电视发布消息还是在德国电视一台的某脱口秀节目上。 2014年6月16日,舒马赫已经脱离昏迷状态,并离开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医疗中心。舒马赫的发言人扎比娜·凯姆在声明中说,舒马赫已经离开那家法国医院,将继续“漫长的恢复过程”。瑞士洛桑大学医院发言人达西·克里森确认,舒马赫已被转移至这家医院。
截止至2016年12月30日为止,舒马赫回到家里治疗,每周治疗费用高达11.5万英镑,约合100万人民币。而受伤这三年来总共花掉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380万英镑,将近14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亿元。
2024年4月,舒马赫的8块手表藏品将拍卖,总价预估达400万美元。其妻科琳娜为筹集医疗费用,已售飞机、房产,现正筹备拍卖这些手表藏品。
家庭生活
舒马赫一家(1999年)
感情生活
米克·舒马赫
迈克尔·舒马赫于1995年8月1日与科琳娜·舒马赫喜结连理,共同育有一女吉娜·马丽亚(生于1997年2月20日)和一子米克·舒马赫(生于1999年3月22日)。米克·舒马赫通过F2赛事成功转型为职业赛车手,并于2020年12月2日签约F1哈斯车队,自2021赛季起正式踏入F1的征程,延续了家族在赛车领域的辉煌。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8日,舒马赫在女儿的婚礼上出现,时隔11年首次公开露面。
爱好
舒马赫爱好广泛,足球尤为擅长,曾注册丙级俱乐部埃奇辛斯二队为职业球员。2000年因球队经济危机,他购下球队,并坚持每周二回家训练。他还热衷滑雪,在法国梅瑞贝尔置产;因妻子喜爱骑马,他购入农场共娱,并挑战自我,克服恐高取得跳伞证,尝试特技飞行。在摩托车领域,他虽专业却也遭遇事故,2009年一场车祸致颈椎重伤。
大奖赛冠军
年份 | 大奖赛 | 车队 | 圈数 | 成绩 |
---|---|---|---|---|
1992 | 比利时 | 贝纳通 | 44 | 1:36:10.721 |
1993 | 葡萄牙 | 贝纳通 | 71 | 1:32:46.309 |
1994 | 巴西 | 贝纳通 | 71 | 1:35:38.759 |
太平洋 | 83 | 1:46:01.693 | ||
圣马力诺 | 58 | 1:28:28.642 | ||
摩纳哥 | 78 | 1:49:55.372 | ||
加拿大 | 69 | 1:44:31.887 | ||
法国 | 72 | 1:38:35.704 | ||
匈牙利 | 77 | 1:48:00.185 | ||
欧洲 | 69 | 1:40:26.689 | ||
1995 | 巴西 | 贝纳通 | 71 | 1:38:34.154 |
西班牙 | 65 | 1:34:20.507 | ||
摩纳哥 | 78 | 1:53:11.258 | ||
法国 | 72 | 1:38:28.429 | ||
德国 | 45 | 1:22:56.043 | ||
比利时 | 44 | 1:36:47.875 | ||
欧洲 | 67 | 1:39:59.044 | ||
太平洋 | 83 | 1:48:49.972 | ||
日本 | 53 | 1:36:52.930 | ||
1996 | 西班牙 | 法拉利 | 65 | 1:59:49.307 |
比利时 | 44 | 1:28:15.125 | ||
意大利 | 53 | 1:17:43.632 | ||
1997 | 摩纳哥 | 法拉利 | 62 | 2:00:05.654 |
加拿大 | 54 | 1:17:40.646 | ||
法国 | 72 | 1:38:50.492 | ||
比利时 | 44 | 1:33:46.717 | ||
日本 | 53 | 1:29:48.446 | ||
1998 | 阿根廷 | 法拉利 | 72 | 1:48:36.175 |
加拿大 | 69 | 1:40:57.355 | ||
法国 | 71 | 1:34:45.026 | ||
英国 | 60 | 1:47:02.450 | ||
匈牙利 | 77 | 1:45:25.550 | ||
意大利 | 53 | 1:17:09.672 | ||
1999 | 圣马力诺 | 法拉利 | 62 | 1:33:44.792 |
摩纳哥 | 78 | 1:49:31.812 | ||
2000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58 | 1:34:01.987 |
巴西 | 71 | 1:31:35.271 | ||
圣马力诺 | 62 | 1:31:39.776 | ||
欧洲 | 67 | 1:42:00.307 | ||
加拿大 | 69 | 1:41:12.313 | ||
意大利 | 53 | 1:27:31.638 | ||
美国 | 73 | 1:36:30.883 | ||
日本 | 53 | 1:29:53.435 | ||
马来西亚 | 56 | 1:35:54.235 | ||
2001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58 | 1:38:26.533 |
马来西亚 | 55 | 1:47:34.801 | ||
西班牙 | 65 | 1:31:03.305 | ||
摩纳哥 | 78 | 1:47:22.561 | ||
欧洲 | 67 | 1:29:42.724 | ||
法国 | 72 | 1:33:35.636 | ||
匈牙利 | 77 | 1:41:49.675 | ||
比利时 | 36 | 1:08:05.002 | ||
日本 | 53 | 1:27:33.298 | ||
2002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58 | 1:35:36.792 |
巴西 | 71 | 1:31:43.663 | ||
圣马力诺 | 62 | 1:29:10.789 | ||
西班牙 | 65 | 1:30:29.981 | ||
奥地利 | 71 | 1:33:51.562 | ||
加拿大 | 70 | 1:33:36.111 | ||
英国 | 60 | 1:31:45.015 | ||
法国 | 72 | 1:32:09.837 | ||
德国 | 67 | 1:27:52.078 | ||
比利时 | 44 | 1:21:20.634 | ||
日本 | 53 | 1:26:59.698 | ||
2003 | 圣马力诺 | 法拉利 | 62 | 1:28:12.058 |
西班牙 | 65 | 1:33:46.933 | ||
奥地利 | 69 | 1:24:04.888 | ||
加拿大 | 70 | 1:31:13.591 | ||
意大利 | 53 | 1:14:19.838 | ||
美国 | 73 | 1:33:35.997 | ||
2004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58 | 1:24:15.757 |
马来西亚 | 56 | 1:31:07.490 | ||
巴林 | 57 | 1:28:34.875 | ||
圣马力诺 | 62 | 1:26:19.670 | ||
西班牙 | 66 | 1:27:32.841 | ||
欧洲 | 60 | 1:32:35.101 | ||
加拿大 | 70 | 1:28:24.803 | ||
美国 | 73 | 1:40:29.914 | ||
法国 | 70 | 1:30:18.133 | ||
英国 | 60 | 1:24:42.700 | ||
德国 | 66 | 1:23:54.848 | ||
匈牙利 | 70 | 1:35:26.131 | ||
日本 | 53 | 1:24:26.985 | ||
2005 | 美国 | 法拉利 | 73 | 1:29:43.181 |
2006 | 圣马力诺 | 法拉利 | 62 | 1:31:06.486 |
欧洲 | 60 | 1:35:58.765 | ||
美国 | 73 | 1:34:35.199 | ||
法国 | 70 | 1:32:07.803 | ||
德国 | 67 | 1:27:51.693 | ||
意大利 | 53 | 1:14:51.975 | ||
中国 | 56 | 1:37:32.747 |
参考资料: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站在领奖台上的迈克尔·舒马赫
大奖赛最快圈速
年份 | 大奖赛 | 车队 | 最快圈速 |
---|---|---|---|
1992 | 比利时 | 贝纳通 | 1:53.791 |
澳大利亚 | 1:16.078 | ||
1993 | 巴西 | 贝纳通 | 1:20.024 |
西班牙 | 1:20.989 | ||
加拿大 | 1:21.500 | ||
法国 | 1:19.256 | ||
德国 | 1:41.859 | ||
1994 | 巴西 | 贝纳通 | 1:18.455 |
太平洋 | 1:14.023 | ||
摩纳哥 | 1:21.076 | ||
西班牙 | 1:25.155 | ||
加拿大 | 1:28.927 | ||
匈牙利 | 1:20.881 | ||
欧洲 | 1:25.040 | ||
澳大利亚 | 1:17.140 | ||
1995 | 巴西 | 贝纳通 | 1:20.921 |
阿根廷 | 1:30.522 | ||
加拿大 | 1:29.174 | ||
法国 | 1:20.218 | ||
德国 | 1:48.824 | ||
欧洲 | 1:21.180 | ||
太平洋 | 1:16.374 | ||
日本 | 1:42.976 | ||
1996 | 西班牙 | 法拉利 | 1:45.517 |
意大利 | 1:26.110 | ||
1997 | 摩纳哥 | 法拉利 | 1:53.315 |
法国 | 1:17.910 | ||
英国 | 1:24.475 | ||
1998 | 圣马力诺 | 法拉利 | 1:29.345 |
加拿大 | 1:19.379 | ||
英国 | 1:35.704 | ||
匈牙利 | 1:19.286 | ||
比利时 | 2:03.766 | ||
日本 | 1:40.190 | ||
1999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1:32.112 |
圣马力诺 | 1:28.547 | ||
西班牙 | 1:24.982 | ||
日本 | 1:41.319 | ||
2000 | 巴西 | 法拉利 | 1:14.755 |
欧洲 | 1:22.269 | ||
2001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1:28.214 |
西班牙 | 1:21.151 | ||
比利时 | 1:49.758 | ||
2002 | 西班牙 | 法拉利 | 1:20.355 |
奥地利 | 1:09.298 | ||
欧洲 | 1:32.226 | ||
德国 | 1:16.462 | ||
匈牙利 | 1:16.207 | ||
比利时 | 1:47.176 | ||
日本 | 1:36.125 | ||
2003 | 马来西亚 | 法拉利 | 1:36.412 |
圣马力诺 | 1:22.491 | ||
奥地利 | 1:08.337 | ||
意大利 | 1:21.832 | ||
美国 | 1:11.473 | ||
2004 | 澳大利亚 | 法拉利 | 1:24.125 |
巴林 | 1:30.252 | ||
圣马力诺 | 1:20.411 | ||
西班牙 | 1:17.450 | ||
摩纳哥 | 1:14.439 | ||
欧洲 | 1:29.468 | ||
法国 | 1:15.377 | ||
英国 | 1:18.739 | ||
匈牙利 | 1:19.071 | ||
中国 | 1:32.238 | ||
2005 | 圣马力诺 | 法拉利 | 1:21.858 |
摩纳哥 | 1:15.842 | ||
美国 | 1:11.497 | ||
2006 | 欧洲 | 法拉利 | 1:32.099 |
摩纳哥 | 1:15.143 | ||
美国 | 1:12.719 | ||
法国 | 1:17.111 | ||
德国 | 1:16.357 | ||
土耳其 | 1:28.005 | ||
巴西 | 1:12.162 | ||
2012 | 德国 | 梅赛德斯 | 1:18.725 |
参考资料:
历年排名
年份 | 排名 | 所属车队 | 个人积分 |
---|---|---|---|
1991 | 12 | 贝纳通 | 4 |
1992 | 3 | 53 | |
1993 | 4 | 52 | |
1994 | 1 | 92 | |
1995 | 1 | 102 | |
1996 | 3 | 法拉利 | 59 |
1997 | 2 | 78 | |
1998 | 2 | 86 | |
1999 | 5 | 44 | |
2000 | 1 | 108 | |
2001 | 1 | 123 | |
2002 | 1 | 144 | |
2003 | 1 | 93 | |
2004 | 1 | 148 | |
2005 | 3 | 62 | |
2006 | 2 | 121 | |
2010 | 9 | 梅赛德斯 | 72 |
2011 | 8 | 76 | |
2012 | 13 | 49 |
参考资料:
赛事记录
纪录 | 次数 | 被打破时间 |
---|---|---|
年度车手总冠军 | 7 | /(汉密尔顿7冠并列) |
连续夺得年度总冠军次数 | 5次 舒马赫是一个特殊的冠军。你只需要看看他是如何让法拉利崛起的。当他来到这支车队时,法拉利已经很长时间不能获胜了,前几年他没有赢得冠军,但是他逐渐改变了他的赛车和他的车队,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从事着如此危险的职业,他比赛道上其他所有人付出的努力都多。(埃迪·默克斯评价)与所有统治了某项运动的运动员一样,舒马赫的成功归于三个因素:很高的天分,努力工作做到最好和拥有找到成功之路的智慧。动力来自于永远尽力达到极限,而不是仅仅比其他人更好。舒马赫早就知道他比其他人更强大,但是他认为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迈克尔·约翰逊评价) 超越普罗斯特和范吉奥的记录显示了他有多么出众的才能。毫无疑问,舒马赫是所有年代里最好的车手。范吉奥、劳达、塞纳和普罗斯特当然都是伟大的车手,但是舒马赫拥有更多:非常强烈的获胜欲望。(亚历山大·波波夫评价) 迈克尔是一个很好的人,很容易接近。他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爱戴,他是一个冠军,他获胜因为他完全献身于他的工作。找到与身边所有人合作的方法是很困难的,但是他做到了。(阿兰·普罗斯特评价) 迈克尔应该赢得冠军,因为无可质疑他是最好的。他在赛季中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间,人们非常快的忘记了他是多么强大。但是他回来了,赢得了胜利。(瓦伦蒂诺·罗西评价) 他来自另一个世界。极其出众的才华,对工作非常投入,但是对他的车队也非常慷慨。他比他的名气更好。一些人不喜欢他,但只是因为他们妒忌。分析他做的所有事情,他不应该受到所有这些批评。(阿瑞·瓦塔宁评价) 争议赛事 1994年英国站:舒马赫在暖胎圈超越了希尔,而被罚进维修站,但是他拒绝进入而遭到黑旗处分,被取消资格并且禁赛两场。
1994年澳大利亚站:舒马赫被黑旗禁赛后,希尔连续取胜在积分榜上追了上来,到了闭幕赛澳大利亚站,舒马赫仅仅领先希尔一分,到了第35圈,舒马赫不慎擦撞护墙,车身受损。希尔见机不可失欲在下一个弯道一举超越,舒马赫情急之下将赛车切向希尔,希尔闪避不及,两人撞上而双双退赛,舒马赫保住了世界冠军。 1995年比利时站:在雨中,舒马赫以危险的驾驶蛮横的阻挡希尔,以确保胜利,这次事件导致FIA规定每次缠斗只能变线阻挡一次。 1997年欧洲站:舒马赫以领先维伦纽夫一分的优势进入了闭幕赛欧洲站,到了第48圈,维伦纽夫抓住机会在弯道中切入内侧,超过了舒马赫,舒马赫将赛车扭向维伦纽夫,两人擦撞后舒马赫被弹入碎石堆中,而维伦纽夫小心翼翼的将剩下来的赛事撑完,以第三名冲过终点,拿下世界冠军,而舒马赫遭到了FIA取消全年积分和剥夺年度第二名名次的严厉处罚。 1998年英国站:舒马赫在安全车出来引导各赛车绕行期间有不当举动,被罚进维修站,结果他利用规则漏洞直到最后一圈才进站。由于法拉利车队P房在终点线之后,因此最后等于是在维修站中赢得比赛。 1998年比利时站:在大雨中舒马赫套圈时和迈凯轮车队的大卫·库塔(David Coulthard,又译“大卫·库特哈德”)擦撞,舒马赫的法拉利赛车右前轮脱落,舒马赫开回维修站后怒气冲冲的到迈凯轮车队的车库指控库特哈德谋杀。一直有传言称,多年后库特哈德承认是车队指使他撞上舒马赫的,以确保该站已退赛的哈基宁积分不致被舒马赫超越。 2000年奥地利站:舒马赫起跑后和里卡多·宗塔(Ricardo Zonta)撞车,却故意将赛车停在弯道上,试图引发红旗重新起跑,但未能如愿。 2000年比利时站:舒马赫在高速下将哈基宁挤向路边,几乎令对方出车祸,不过下一圈舒马赫就遭到哈基宁反超。 2001年奥地利站:鲁本斯·巴里切罗(Rubens Barrichello)被车队不断的要求他让出第一的位置给舒马赫,以确保舒马赫争夺世界冠军的积分,最后一圈巴里切罗只得屈服让车。 2001年德国站:起跑后舒马赫又和卢恰诺·布尔蒂(Luciano Burti)撞上,舒马赫故技重施将赛车停在赛道中央,意图引发红旗重新起跑,这次他成功了。 2001年欧洲站:舒马赫强硬的阻挡自己的弟弟拉尔夫·舒马赫(Ralf Schumacher),几乎令对方撞墙。 2002年马来西亚站:舒马赫一起跑就违反规则猛烈的左右移动阻挡蒙托亚,但规则只允许阻挡一次而已,而且这个规定还是因他而起的。 2002年奥地利站:巴里切罗在领先大半场后再次被车队强制让车,巴里切罗故意在终点线前才让舒马赫超越,以表达沉默的抗议,颁奖台上尴尬万分的舒马赫将巴里切罗推上第一名宝座,并将冠军奖杯给对方,而法拉利车队最后遭到FIA罚款一百万美元。 2002年美国站:舒马赫在积分榜已经遥遥领先几乎确定将夺取本年度世界冠军,为了洗刷奥地利站的污名,舒马赫打算跟巴里切罗玩一次“同时抵达终点”的把戏,但弄巧成拙,反而惹来美国车迷的反感。 2003年欧洲站:舒马赫在陷入沙坑后,场边的工作人员竟然主动将他的赛车推回赛道上继续比赛,其他车手就难有这项优待了。 2004年英国站:舒马赫和队友巴里切罗在排位赛第一回合双双佯装失控打滑,以换取在第二回合头排出发,以避开即将到来的暴雨。 2005年澳大利亚站:舒马赫和尼克·海费尔德(Nick Heidfeld)撞车后,再度享用场边工作人员将他推回赛道上的特权,而海费尔德就没有如此优待了。 2005年摩纳哥站:舒马赫在最后一圈的终点线前直道上蛮横的硬超队友巴里切罗,几乎酿成车祸。 2006年摩纳哥站:在排位赛最后一圈,舒马赫仍然保持着他的杆位,但在舒马赫后头雷诺车队的阿隆索本圈前半段做出明显会比舒马赫还快的成绩,到了Rascasse弯道,舒马赫的赛车锁死,直接停在弯道上,造成后头的阿隆索通过时只得减速慢行,于是舒马赫得以保持他的杆位。但赛后FIA经过详细的调查,调阅录像带后,认为当时舒马赫的赛车并无异状,而且以舒马赫的技术也不太可能发生这种离谱的失误,因此认定他是故意将赛车佯装锁死以阻止阿隆索刷新他的最快时间,因此取消了舒马赫的时间,舒马赫被罚最后一位出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