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生 编辑

乒乓球前世界冠军、中国前乒协主席

徐寅生徐寅生

徐寅生,1938年6月出生于上海。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成员,第二十八届世乒赛男双冠军。曾任中国乒协主席和国际乒联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徐寅生自1959年加入中国乒乓球队,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徐寅生和容国团等4名队友联袂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中国最早的世界冠军之一。此后两届世乒赛,徐寅生还夺得2个团体和1个双打冠军, 1965年,徐寅生退役后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 1970年退役不久的徐寅生担任国家队第二任总教练。 带领中国男队在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再夺男团冠军。女队夺得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 1975年,当选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亚洲副主席兼议事通则委员会委员。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 1979年更是担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1995年,徐寅生当选为国际乒联主席。 1984年,徐寅生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00年,徐寅生正式从领导岗位退休。2009年,他辞去了担任了31年的中国乒协主席职务。2010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徐寅生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31年,期间中国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他历经运动员、教练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乒联主席等身份转变,始终以 “搞专业的” 自我定位,推动乒乓球运动革新与发展,其卓越贡献有目共睹,见证国乒男团首捧杯及 “乒乓外交” 等重要历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徐寅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8年6月

运动项目:乒乓球

主要奖项:1961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三名

主要奖项:1963年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亚军(与庄则栋合作)1965年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与庄则栋合作)

主要成就: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祖籍:江苏苏州

早年经历

编辑

上海队徐寅生(中)上海队徐寅生(中)

徐寅生,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在其少年时,徐寅生迷上了乒乓球,通过刻苦的训练和本身的良好控球手感,1955年他在上海光大中学时进入上海市学生队。 1956年,徐寅生顺利进入上海市代表队,同年4月,他代表上海队参加了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赛。 1959年,徐寅生成为了国家乒乓球集训队的一员。

人物经历

编辑

职业生涯

第26届世乒赛比赛中的徐寅生(右)第26届世乒赛比赛中的徐寅生(右)

1958年,徐寅生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徐寅生参加多特蒙德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他所参加的男子团体赛本来是中国队最有希望夺取金牌的项目,但由于发挥失常而未能进入决赛。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办。 男团决赛,他与日本选手星野展弥的“12大板”佳话。当时中国队大比分1比2落后日本队,男团第四场的决胜局,徐寅生20比18拿到2个局点,待到星野放来第11个高球,徐寅生猛扣对方中路,迫使对手犹豫中动作变形,回球出界。中国队因此上演精彩逆转,第一次举起斯韦思林杯,获得男子团队冠军,徐寅生获男子单打季军。 1961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2年10月,徐寅生代表中国队去日本比赛,日本男队派出最强阵容,徐寅生估计不足,最后以1-2失利。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在布拉格举行。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与联邦德国队交手,徐寅生取得了一胜一负的成绩,帮助中国队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中国队再次遭遇日本队。徐寅生战胜了名将荻村和三木,最终中国队以5比1再次战胜日本队,蝉联世乒赛男团冠军。 ,他与庄则栋合作,在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双打亚军。 196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5年,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徐寅生代表中国队出战,与庄则栋组队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在该届世乒赛上,徐寅生与庄则栋合作,夺得了男子双打冠军。 1965年,第三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执教生涯

徐寅生(右)教练期间照片徐寅生(右)教练期间照片

1965年,徐寅生退役后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 1970年退役不久的徐寅生担任国家队第二任总教练。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时隔六年,徐寅生以教练员身份率国乒重返世界乒坛。 中国队半决赛战胜瑞典队,与日本队会师决赛。在中日决赛中,中国队以5-2战胜日本队,获得团队冠军。 因此次比赛中国队无缘男单冠军,让徐寅生意识到,乒乓球运动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国乒的直拍快攻如何适应新形势,作为总教练,徐寅生坚持:必须速度结合旋转向,“快、准、狠、变、转”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践这一理念,徐寅生鼓励使用直板正胶的郗恩庭改变打法,转而使用直板反胶。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郗恩庭在1973年的南斯拉夫举行的第32届世乒赛中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在男单决赛中,郗恩庭遭遇了曾在上一届世乒赛上战胜过自己的瑞典名将本格森。最终,郗恩庭成功复仇,夺得了该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这一成就成为了徐寅生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而在该届世乒赛的男团决赛中,中国队派出了许绍发等一批首次征战世乒赛的年轻球员。虽然小组赛中中国队不敌瑞典队,只获得第二名,但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中国队连胜日本和前苏联。然而,由于小组赛失利,总成绩不如瑞典队,中国队最终只获得了男团亚军。

1984年,徐寅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94年,徐寅生被评为“建国四十五周年体坛四十五英杰”之一。

生涯数据

编辑

球员时期

时间

赛事

荣誉

1961年

北京世乒赛

男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季军

1963年

布拉格世乒赛

男子团体冠军

1963年

布拉格世乒赛

男子双打亚军

1965年

南斯拉夫世乒赛

男子团体冠军

1965年

南斯拉夫世乒赛

男子双打冠军

教练时期

1971年

名古屋世乒赛

男子团体冠军

1973年

南斯拉夫世乒赛

男子单打冠军(球员郗恩庭夺得)

获奖记录

编辑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10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获奖
1994“建国四十五周年体坛四十五英杰”之一 获奖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获奖
1965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获奖
1963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获奖
1961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获奖
1958获运动健将称号 获奖
体育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1965南斯拉夫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获奖
1965南斯拉夫世乒赛男子双打冠军 获奖
1963布拉格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获奖
1963布拉格世乒赛男子双打亚军 获奖
1961北京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获奖
1961北京世乒赛男子单打季军 获奖

社会活动

编辑

行政任职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成为当时领导职务最高的退役运动员。 1979年,他接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在那一年的世乒赛上,中国队遭遇了滑铁卢,仅获得混双冠军。面对压力,徐寅生立下军令状:“如果(中国队)再输,我就辞去乒协主席职务。”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乒乓球队卧薪尝胆,两年后在世乒赛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包揽,获得了全部七个项目的冠军。

1981年,徐寅生参与创办了《乒乓世界》杂志,这是中国乒协主办的首个乒乓球刊物,并担任总编辑。

1989年,中国乒乓球队陷入了低谷。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男团只获得了第七名,创造了最差的世乒赛男团历史战绩。在此之后的三届世乒赛中,中国队都与冠军无缘。 面对危机,作为中国乒协主席的徐寅生提出了“直拍横打”的概念,刘国梁成为了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球员。 同时,徐寅生任命蔡振华重新组建中国乒乓球男队。 终于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上,中国队实现了全部七个项目的冠军包揽。这一成功也使中国队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包揽了四枚金牌,重回巅峰。

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讲话的图片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讲话的图片

1995年,徐寅生当选为国际乒联主席,成为首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人。 他在一次访问日本时看到了当地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在打直径为44毫米的大球,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相比于正式比赛使用的38毫米小球,大球速度慢、旋转弱,更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因此,他积极推动大球的发展,并在2000年的扬州乒乓球世界杯上首次正式使用了40毫米的大球。 在国际乒联主席岗位上任职四年期间,徐寅生不仅完善了乒乓球职业巡回赛的创建,还新设了女子世界杯和世界俱乐部锦标赛。同时,世乒赛也开始得到企业赞助。在他的努力下,乒乓球运动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999年,徐寅生主动放弃了连任国际乒联主席的机会。沙拉拉接替他成为新一任国际乒联主席,并邀请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顾问。 2000年,徐寅生正式从领导岗位退休。 2009年,徐寅生辞去了担任了31年的中国乒协主席职务。 2010年,徐寅生被授予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的荣誉。

徐寅生被授予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称号

乒乓外交

在1971年的名古屋世乒赛中,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在训练结束后乘车转场时,庄则栋与美国队球员科恩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赠送了纪念品。这一事件成为了中美之间“乒乓外交”的序幕,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那一届世乒赛即将结束时,中国邀请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实现了“破冰”。短短一年时间内,中国与多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相关作品

编辑

参演电视剧

出版图书

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

作者名称 徐寅生

作品时间1996-9-28

自1958年以来,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运动。毛泽东号召大家要打破哲学深奥的神话,“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社会评价

编辑

徐寅生在与日本选手星野的较量中,他打出了“十二大板”,助力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积极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改革与创新,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亚新闻网 评)

徐寅生虽然离开专业乒乓球多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徐寅生始终心系体育强国梦,躬身力行推广乒乓球运动,倡导全民健身。 (上观新闻 评)

为了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徐寅生提议把球加大。他不讲空话,喜欢干实事,一抓到底,干成一件就是一件。(《乒乓世界》特约记者周到 评)

下一篇 张德英

上一篇 王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