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寅生 编辑
徐寅生,1938年6月出生于上海。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成员,第二十八届世乒赛男双冠军。曾任中国乒协主席和国际乒联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徐寅生自1959年加入中国乒乓球队,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徐寅生和容国团等4名队友联袂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中国最早的世界冠军之一。此后两届世乒赛,徐寅生还夺得2个团体和1个双打冠军, 1965年,徐寅生退役后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 1970年退役不久的徐寅生担任国家队第二任总教练。 带领中国男队在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再夺男团冠军。女队夺得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 1975年,当选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亚洲副主席兼议事通则委员会委员。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 1979年更是担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1995年,徐寅生当选为国际乒联主席。 1984年,徐寅生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00年,徐寅生正式从领导岗位退休。2009年,他辞去了担任了31年的中国乒协主席职务。2010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徐寅生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31年,期间中国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他历经运动员、教练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乒联主席等身份转变,始终以 “搞专业的” 自我定位,推动乒乓球运动革新与发展,其卓越贡献有目共睹,见证国乒男团首捧杯及 “乒乓外交” 等重要历程。
中文名:徐寅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8年6月
运动项目:乒乓球
主要奖项:1961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三名
主要奖项:1963年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亚军(与庄则栋合作)1965年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与庄则栋合作)
主要成就: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
祖籍:江苏苏州
上海队徐寅生(中)
职业生涯
第26届世乒赛比赛中的徐寅生(右)
1962年10月,徐寅生代表中国队去日本比赛,日本男队派出最强阵容,徐寅生估计不足,最后以1-2失利。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在布拉格举行。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与联邦德国队交手,徐寅生取得了一胜一负的成绩,帮助中国队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中国队再次遭遇日本队。徐寅生战胜了名将荻村和三木,最终中国队以5比1再次战胜日本队,蝉联世乒赛男团冠军。 ,他与庄则栋合作,在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双打亚军。 196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5年,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徐寅生代表中国队出战,与庄则栋组队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在该届世乒赛上,徐寅生与庄则栋合作,夺得了男子双打冠军。 1965年,第三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执教生涯
徐寅生(右)教练期间照片
1984年,徐寅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94年,徐寅生被评为“建国四十五周年体坛四十五英杰”之一。
球员时期 | ||
时间 | 赛事 | 荣誉 |
1961年 | 北京世乒赛 | 男子团体冠军 |
男子单打季军 | ||
1963年 | 布拉格世乒赛 | 男子团体冠军 |
1963年 | 布拉格世乒赛 | 男子双打亚军 |
1965年 | 南斯拉夫世乒赛 | 男子团体冠军 |
1965年 | 南斯拉夫世乒赛 | 男子双打冠军 |
教练时期 | ||
1971年 | 名古屋世乒赛 | 男子团体冠军 |
1973年 | 南斯拉夫世乒赛 | 男子单打冠军(球员郗恩庭夺得) |
荣誉称号 | ||||||||||||||||||||||||
| ||||||||||||||||||||||||
体育类 | ||||||||||||||||||||||||
|
行政任职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成为当时领导职务最高的退役运动员。 1979年,他接任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在那一年的世乒赛上,中国队遭遇了滑铁卢,仅获得混双冠军。面对压力,徐寅生立下军令状:“如果(中国队)再输,我就辞去乒协主席职务。”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乒乓球队卧薪尝胆,两年后在世乒赛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包揽,获得了全部七个项目的冠军。
1981年,徐寅生参与创办了《乒乓世界》杂志,这是中国乒协主办的首个乒乓球刊物,并担任总编辑。
1989年,中国乒乓球队陷入了低谷。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男团只获得了第七名,创造了最差的世乒赛男团历史战绩。在此之后的三届世乒赛中,中国队都与冠军无缘。 面对危机,作为中国乒协主席的徐寅生提出了“直拍横打”的概念,刘国梁成为了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球员。 同时,徐寅生任命蔡振华重新组建中国乒乓球男队。 终于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上,中国队实现了全部七个项目的冠军包揽。这一成功也使中国队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包揽了四枚金牌,重回巅峰。
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讲话的图片
乒乓外交
在1971年的名古屋世乒赛中,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在训练结束后乘车转场时,庄则栋与美国队球员科恩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赠送了纪念品。这一事件成为了中美之间“乒乓外交”的序幕,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那一届世乒赛即将结束时,中国邀请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实现了“破冰”。短短一年时间内,中国与多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演电视剧
出版图书
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
作者名称 徐寅生
作品时间1996-9-28
徐寅生在与日本选手星野的较量中,他打出了“十二大板”,助力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积极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改革与创新,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亚新闻网 评)
徐寅生虽然离开专业乒乓球多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徐寅生始终心系体育强国梦,躬身力行推广乒乓球运动,倡导全民健身。 (上观新闻 评)
为了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徐寅生提议把球加大。他不讲空话,喜欢干实事,一抓到底,干成一件就是一件。(《乒乓世界》特约记者周到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